1、稻纵卷叶螟:7月15日起,四(2)代本地残留的虫源发育进入五(3)代成虫羽化期、加上近期上海地区以西南汽流,以及“海鸥”台风影响,又有大量虫源从南方迁入,使本市田间虫卵量出现突增。根据奉贤区植保站7月15~17日卵巢解剖,其中:一级占15%、二级占25%、三级占45%、四级占15%。
从35个乡镇稻田赶蛾数据分析,自7月15日蛾峰突增后,至7月21日全市平均亩蛾已达1450头,最高3900头(浦东川沙点),7月17~18日全市普查了195块稻田,平均亩卵量3.4万粒,7月20~21日调查90块田,平均亩卵量6.46万粒,最高36万粒(金山区廊下点)。同时根据田间前代残虫和天气趋势分析,预计峰期将延续到7月25日前后,田间虫卵量仍有较大幅度上升。7月21日卵粒发育进度调查,一级卵占25%、二级卵占43.75%、三级31.25%,预计这部分卵将在7月22日将进入卵孵盛期,7月23日进入为卵孵高峰期,防治适期在7月23日至25日。
2、稻飞虱:通过7月10~13日的防治,全市大部地区虫卵量得到有效控制,但局部地区在防治时遇到暴雨冲刷,田间虫卵量仍较高。目前大部分地区田间灰飞虱亩虫量在0.65万头,亩卵量3.5万粒,前期防效差的田块亩虫量2~5万头,亩卵量8~12万粒,最高32.5万粒。白背飞虱一般地区亩虫量2万头左右,卵量8万粒左右,前期防治差的田块亩虫量9~12万头,卵量30万粒以上。
3、水稻螟虫:根据各区县监测,二代大螟成虫分别于7月6~8日、7月12~17日出现二个明显蛾峰,峰期蛾量在18头左右,最高25头,预计二代大螟卵孵高峰期在7月20日~25日。二代二化螟于7月13~17日出现第一个蛾峰,峰期蛾量为11头,预计卵孵高峰期在7月20日后。
来源: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