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在我国的当前阶段,由于国内粮食市场与国际市场被人为割裂,粮食价格长期严重偏低,即便是在本论农资产品价格上涨之前,农业生产的收益水平也处于较低水平。
去年下半年以来,在石油价格持续上涨的大背景下,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暴涨,并出现二战后最严重的全球性粮食危机,包括农资产品在内的基础产品不断上涨,给国内农民和农业生产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
尽管国家通过多次调整大幅度提高出口关税,来确保国内化肥的供应,但由于化肥企业自身难以克服的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也在通过暗中提价等方法来转移成本上升的压力。
国际钾肥垄断集团通过控制产能利用率来压低国际钾肥库存,并推动国际市场钾肥价格不断上涨使得钾肥成为涨幅最大的化肥品种。在今年四月份完成的我国进口钾肥谈判中,不仅合同价格大涨400美元/吨,而且,协议合同量也大大减少,国内钾肥的供应进一步紧张。
发改委通知指出,“当前,要特别突出对价格上涨较多的国产和进口钾肥价格的监督检查。进一步整顿规范化肥购销秩序,严厉打击部分化肥生产、经销企业采取预收货款不结算、“一货多票”、虚开销售数量、多收运杂费,以及采取掺杂使假、短斤缺两、强行搭售、囤积居奇等手段,变相违反政策规定等不正当价格行为。”正是国内钾肥供应紧张局面的写照。
由于化肥的经营和销售主要面向最弱势的农民群体,而且,化肥经营的终端散布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地域分散、数量众多、经营分散等特点,监管的难度较大,持续性有效监管的难度更大,仅靠发改委组织的几次运动式的专项检查难以起到长期保护农民利益的作用。因此,要真正维护农民利益,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国家的粮食安全,尚需从体制上进行改革。
我们认为,放开化肥价格,对于农民采取专项化肥补贴方式进行直接补贴,不仅有利于调动生产企业的积极性,增加供给,而且简单透明,可以有效避免中间环节对于政策利好的磨损,直接体现国家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视和对农民的关怀,也是各国通行的作法之一。
如果近日传闻的对农民直补政策出台,将是我国价格改革的一个重大进步。
此外,发改委的此次通知也间接反映出钾肥价格改革的迫在眉睫。敬请投资者关注我们的深度研究报告《盐湖钾肥:盈利能力大幅提高的稀缺资源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