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浙江省统计局了解到,自2007年初开始,受能源、原材料、运输费用、劳动力成本增加的推动,浙江农资价格涨幅逐月攀高。尤其是今年2月份上涨了17.2%,涨幅创出近40个月来的新高,使浙江省农资价格进入新一轮上涨通道。为此,浙江有关方面近期采取多种措施,以期解决农资价格狂涨难题。
分析人士认为,农资价格大幅攀升有两大因素推动。一方面是农资生产成本大幅提高。煤、矿、天然气等初级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使生产化肥的原材料价格持续攀升。2007年,生产化肥所需的原料磷酸一铵的购进价格上涨28.3%、硫黄购进价上涨55.9%、烟煤购进价上涨107.4%、天然气购进价上涨 5.9%。
另一方面,国际市场涨价及我国出口税率调整,进一步加剧了近几个月以来化肥价格的攀升。肥价大幅攀升除了生产成本推动外,出口关税调整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由于去年国际市场上的化肥价格高于国内价格,而去年10月份开始,主要化肥品种如尿素和磷酸二铵出口执行淡季暂定关税,导致出口大量增加,国内供货紧张,价格上扬。
由此,浙江省统计局建议:一方面加强化肥、农药等重要农资品种的储备供应。春耕时节,雪灾后农业恢复性生产对部分农资需求将大幅增加。有关部门要加强化肥、农药等重要品种的储备,保障农资产品的市场供给,平抑农资价格,尽量减少农资涨价对农民增收带来的负面影响,维护农民的利益。
另一方面,密切关注国际市场价格对浙江省农资价格的影响。目前,我国出口磷肥和部分含磷复合肥税率已上调至35%,这对抑制化肥出口、增加国内市场供给量、平抑价格将起到一定作用。但近期国际市场化肥价格的进一步上扬,可能会抵消税率上调的作用,若出口持续增长势头不能有效遏制,国内市场化肥价格涨势将难以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