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展会中化肥生产企业同比去年有所下降,只占了约10%的比重,但这并不代表化肥渐渐淡出植保舞台,相反,在2008的春天,最值得关注的就是化肥市场。
化肥对农作物的生产意义重大,在我国,水稻、小麦的大面积种植和一年二次的播种对化肥的需求量非常大,加上国际出口的需求,化肥的需求量一直保持上扬。而今年初的那场大雪,使中国南方遭受重特大自然灾害,亿万农田受损,交通运输受阻,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很多化肥生产商在原料、供电、货运三方受阻,不得不减产甚至是停产。使得今年2月全国化肥产量同比减少40%,这对于3月的春耕造成不可估计的影响。相对于种植后期才广泛使用的农药,因化肥使用较早,用量较大,所以对整年的农作物产量影响更大。受大雪围困,化肥无法到达部分地区,以至形成“有价无肥”的局面,部分常用化肥价格更是一度上涨100%!
当中国人民忙于抗险救灾时,国际化肥市场价格也猛然上涨,特别是磷肥、钾肥。其实自去年以来,国内外的磷肥呈现出明显上涨趋势。磷肥工业协会称,海外磷肥价格确实已经开始攀升。根据相关报告显示,目前美国海湾二铵的FOB价格达到了883美元/吨,周平均大涨4.5%。美国海湾二铵在2007年的历史均价为430美元/吨,但是到了今年2月上旬,达到了历史性的812美元/吨;2007年,加拿大氯化钾的价格仅为每吨213美元,但今年猛涨到了280美元。这其中,钾肥上涨的原因是钾盐资源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公司手中,如Potashcorp、Mosaic和Uralkaly等公司。而磷肥上升的原因,是其成本推动和需求攀升所致。具体来说:由于硫磺和硫酸这两个原料价格的上升,促使国内外磷肥大涨;加上天然气价格的不断攀升,导致磷肥价格总体上蹿。而国际生物能源的大量兴起,造成了化肥供应不足。而磷肥的原材料中磷矿石和硫磺属于资源品种,随着世界最大的磷矿石生产国美国因资源枯竭导致产量减少,而出口国中国和摩洛哥也将主要用于国内供应,因此国际磷矿石供应偏紧,带动价格上涨,所以磷肥价格大幅度上涨。
受国际形势所动,虽然中国的二铵产品价格在这二周仍维持不变,但已经从去年的2683元/吨平均价格飞涨至2月的3950元/吨。盐湖钾肥的平均出厂价格也从去年的2080元/吨左右上升了700元/吨左右。部分展商告诉我们,虽然目前国内市场价格平稳,但这一现象是由于中央政策保护所致。
为保护农民利益,为弥补化肥价格上涨影响种粮农民增加的支出,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财政部于今年2月20日一次性提前下拨全年粮食直接补助、农资综合直接补助资金633亿元。不到一周,2月25日,财政部与农业部又下拨了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测土配方施肥等专项资金123亿元,支持春耕备耕。相比以往,今年中央财政支农补贴规模大幅增加,拨付资金总量比去年明显增加,拨付时间也比去年明显提前。除了各种补贴,国家还从各方面加强补助力度,包括:(1)提高粮食价格。经国务院批准,今年新粮上市起,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水平,其中白小麦、红小麦(包括混合麦)价格每市斤分别提高3分和1分,粳稻、中晚籼稻和早籼稻分别提高4分、4分和5分。(2)增加玉米储备。为了解决东北玉米销售困难,国家指定中储粮公司等企业在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分别按照每市斤0.71元、0.70元、0.69元的价格收购玉米,稳定玉米价格。(3)补贴稻谷运费。国家采取补贴粳稻和大米运费的方式,鼓励南方粮食企业到东北地区采购,促进东北稻谷销售,稳定稻谷价格。(4)提高综合直补标准。2008年国家进一步提高对种粮农民的农资综合直补标准,全国平均每亩增加13元。此外,对农民的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也都有了大幅度增加。应该说,通过提高粮价和增加对农民的补贴,国家给予农民的支持要大大高于化肥等农资价格上涨影响农民增加的支出。
同时,发改委还在报告中指出:化肥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做好化肥供应工作对组织好春耕生产、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夺取今年粮食丰收、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春耕化肥需求量占全年一半以上,是农业用肥的高峰。做好化肥供应工作的关键是保证春耕用肥需要。按正常情况预计,今年1-5月春耕期间化肥需求2660万吨,可供资源量为2720万吨,从全年情况看,2007年,我国化肥产量5696万吨,进口643万吨,出口595万吨,供需总量基本平衡。2008年,将新增氮肥生产能力200万吨,磷肥生产能力180万吨,全年化肥总产量将比上年增长10%左右。尿素和磷酸二铵产量将分别超过国内需求500万吨和150万吨左右。从数字上来看,我国化肥产量还是能满足国内需求,在春耕问题上,交通瘫痪才是最棘手的问题,只要交通恢复,所有地区都能采购到化肥,“有价无肥”的情况自然会得到改善。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快农民复产速度,减少价格压力,发改委下令严格控制化肥出厂价格和加强市场监管。命令要求各大型化肥生产企业(包括化肥原料生产企业,比如尿素)要严格执行国家的价格政策,不得突破国家规定的出厂价格上限销售。地方管理的化肥出厂价格也要保持基本稳定,除特殊情况外,春耕期间一律不得提高。由于硫磺等原料成本上升较多、确需调整价格的,要上报审核生产成本,严格控制调价幅度。例如磷酸二铵出厂价格一般不得超过每吨4100元;安徽则要求当地化肥原料——尿素出厂价每吨不得高于1725元;而部分已经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化肥出厂价格,要认真落实提价申报和调价备案制度,严格控制调价频率和调价幅度,抑制化肥价格不合理上涨。
当记者就“国外化肥价格猛涨,国内平稳不变,农民又有国家补助而并不影响生活,化肥产生企业会不会在利润驱动下扩大出口贸易而造成国内化肥供给不足?”的问题表示担心时,参展的化肥厂商笑着说:“国家早就想到了这个问题并做出了充分准备”。
展商告诉我们,除了加快和加大农资补助资金的发放速度和金额,政府也考虑到生产企业的难处。对于生产企业,政府对生产中的用电和用气实行价格优惠、对化肥铁路运输实行优惠运价并免征铁路建设基金、免征化肥生产增值税等,支持化肥生产,降低生产流通成本,减少企业开支,增大利润空间。同时严格控制化肥出口量。在密切关注国际市场化肥价格变化的同时,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化肥及其原料出口,对于出口的化肥产品多收、增收关税,对于进口用于化肥生产的原料则降税减息。通过这“一给,二升,三降”的办法优先保证国内市场需求。这一办法在行业中取得了很大的反响,有企业称:本来以为今年肯定会亏损,但在政府的引导下,只要加大国内化肥供给,利润空间并没有减少啊!
在刚刚闭幕的十一大一次会议上,发言人称:目前,灾后重建工作非常顺利,90%的地区交通已经恢复,化肥的生产也已经重新开始。各协会要配合当地政府,尽快把生产恢复到正常水平,力争3-4月份的化肥产量能满足90%国内需求。同时要加强生产监督力度,切实落实国务院关于保障化肥供应、稳定价格的各项措施。
从最近的市场来看,各项措施已经取得成效,国内磷铵肥的价格已基本平稳。雪灾造成的影响也在渐渐淡去。有展商预计:5月初后,国内化肥价格会恢复到比去年略贵的水平。这是因为化肥的整体价格同样在逐年上涨,这是由国际行情所致,虽然相关部门已经对一些常用化肥和涨价过快的化肥做了限价措施,但依然被国际整体行情所影响。究其原因,是由于化肥行业的特殊性质所质。
第一,化肥是具有“粮食的粮食”这一特殊属性的商品,肥价调控涉及工商、物价、财政、税务、铁路、供销、电力等部门,实现一个完整的联动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在保持政令畅通、部门行动统一的基础上才能取得预期效果。无论哪个部门出现行动脱节、哪项政策没有很好地落实,都会影响价格调控的整体效果。再加上在化肥问题上采取“部门联动”的经验很少,各部门对化肥重要程度的认识参差不齐,因此政策的实际执行受到了很大的阻力,执行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第二,“市场弹性大”难以集中管控。中国化肥市场同样处在逐渐健全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以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销售主渠道已不复存在。过去,农资部门是农资销售的主渠道,通过农资部门就能有效地控制市场。现在,农资企业改制,原来的主渠道作用大大削弱,政府行为的监管和调控量大面广,操作性变差了,化肥价格的监管检查难度就此增大。
第三,某些地区信息不畅加剧了农民消费的盲目性。农民作为主体消费者,本来就存在施肥技术上的盲目性,对肥价变化的反应不是非常敏感,很多基层的不法商贩利用农民对政策干预后的市场信息不了解,故意渲染化肥紧缺气氛,哄抬肥价。
第四,地方保护主义扰乱了市场优化配置。比如磷硫资源的地方保护,加剧了全国资源紧张压力。由于原料价格上涨,增加了化肥生产成本,肥价就随之上涨。
从上述四点来看,化肥产业企业在行业中整体地位处于被动。虽然价格的变化是由产生企业出厂报价所至,但影响企业做出变化的往往是全球金融和商业行为。如果说前三点可以通过政策完善、市场规范来减少影响,那第四点的影响往往是最直接、最根本的。如果资源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那么行业价格依然得不到稳定。对此,有些展商表示,他们正在另辟蹊径,寻找新的材料解决资源问题。
在北京三浦百草绿色植物制剂有限公司的展台上,业务员热情的向我们介绍了一种以植物为原料、天然源化肥——海藻肥和腐植酸系列化肥。
了解化肥行业的都知道,海藻肥是绿色有机肥的代表之一。绿色有机肥以其安全、无毒、无残留、来源广等优点。与化学肥料相比,在增产、抗逆、天然性和无毒副作用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已经成为化肥界发展的趋势,早在2000年就引起了业界广泛的关注。而海藻在同类中因生长速度快(一个月就能生长至2-3米高)、种植面积广(山东省、渤海湾有大量的野生和人工海藻种植基地)、具有其它陆地植物没有的特殊成分(碘、钾、镁、锰、钛等微量元素以及海藻多糖、甘露醇等)等特点,一跃成为绿色有机肥中的新星。经过几年的研究,相关产品已经完善,此次展会中,另有多家化肥企业推出了以海藻肥为首的绿色有机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生产原料不足的问题。同时从各厂家处了解,虽然海藻肥是新品,便其价格变化一直平稳有序。
目前我国仅大型经济海藻就有100多种,其中不乏有高肥效的海藻种类,资源十分丰富。因为海藻肥由天然海藻提取物,对人、畜无害,对环境无污染,在国外被列入有机食品生产专用肥料,是天然、高效、新型的有机肥。除内含大量的非含氮有机物和一定数量的氨基酸、蛋白质及微量营养元素之外,还含有海洋生物所特有的海藻多糖、藻朊酸、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和陆生植物稀有的锌、镍、溴、碘等矿物元素以及丰富的维生素C、B1、B2、B12、D、E等。因为海藻肥由天然海藻提取,对人、畜无害,对环境无污染,在国外被列入有机食品生产专用肥料,是天然、高效、新型的有机肥。海藻肥可在多方面改善作物的健康状况,供给作物全面均衡的营养,并利于植物快速吸收,加速传导,满足作物对某些微量元素的特殊要求,有效防治植物的生理病害。同时,还有改善产品品质,提高商品价值,对植物营养、生殖生长双向调节,提高作物的抗寒、抗旱、抗逆能力。
正是对行业有了清晰的认识,国外企业对海藻肥的研究比中国早了近十年。上世纪末起国我国内研究和投产海藻肥的企业也开始增多,有很多企业与国际厂商签订了海藻肥全球推广合作协议签约,通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已经取得长远进步。我国著名海藻肥生产企业之一北京雷力(集团)公司的“雷力”牌海藻肥更是被评为世界五大海藻肥品牌之一。
当然,除了海藻肥外,更有企业表示他们在大力研究和开发新产品,努力找到比海藻更高端更有价值的资源,将化学化肥赶出化肥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