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进入了4月,一季度就这样过去了,国内的化肥价格也在一路“成长”,关于涨价原因笔者不再赘述,无非是国内生产成本抬升,国际价格吸引力强之类的原因,笔者这里想谈谈这涨价之后化肥行业发生的一些变化。
在当前国内轰轰烈烈的农资行业大检查中,笔者常看到全国各地查处劣质假冒化肥的报道,想起了一首歌“野百合也有春天”,不禁感叹难道“假化肥也有春天”?
早在1月初就有报道,由于淡季化肥的高价格,作为用肥大省的山东省农民备肥不积极。往年的这个时候农民都会为3、4月份的小麦拔节时期准备用肥,可是今年备肥却少得可怜。化肥价格的抬升不仅极大地吞噬了农民的收益,而且化肥价格的持续上涨,生产成本的不断提高,导致一些地方的假冒伪劣化肥开始抬头。1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对部分重要商品及服务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实施办法》出台,各地方政府严格实行了该办法,将化肥也列入其中,并将监控化肥涨价列为重点工作目标。就在这一系列的监控工作初见成效的时候,我国南方大部分省市又遭受了一场50年一遇的冰冻灾害,直接导致有的企业化肥生产一度中断,化肥产品供应紧张。
价格的上涨和供应的紧缺对于假冒伪劣化肥而言算得上是一副强心剂,假冒化肥的生产者抓住了农民购肥的心态和真化肥缺货的时机开始疯狂造假。
春节过后,各地政府一方面继续稳定化肥价格,鼓励受灾企业尽快恢复生产,一方面也比往年更早一些开始了化肥市场的打假工作。我们可以看到,来自全国各地化肥打假的报道,造假程度远远超过往年,有的劣质假化肥肥力不足1%,更有甚者在检测的所谓名牌颗粒状过磷酸钙当中,结果显示其P2O5的含量为零。对于复合肥而言,由于我国复合肥准入门槛太低,几十万块钱就能进入,购来原料,再采购一些磷石膏,用一个简单的造粒机或者随便用铁锨搅拌一下,再买些假编织袋或者自己去印上一些“某某国生产”、“某某名牌”的字样,就可以把假冒伪劣化肥上升为进口化肥或者名牌化肥了,缺乏辨别能力的农民在高价面前只能拣便宜的买。
年年都会打假,年年都有假化肥,可是今年的劣质假冒化肥更加猖獗,难道这假化肥真的迎来了春天?
看来稳定化肥价格、健全流通渠道、加强行业监管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