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一过,荆楚大地的农民们便开始了春耕。记者在走访中很多农民反映,肥料的价格上涨幅度让他们难以承受。
有资料显示,2007-2008年主要农资价格对照,尿素从1900元/吨上涨至2100元/吨,涨幅为10.5%;国产二铵从2900元/吨上涨至4600元/吨,涨幅为58.5%;进口二铵从3000元/吨上涨至5000元/吨,涨幅为66.6%;国产硫酸钾从2000元/吨上涨至4000元/吨,涨幅为100%;进口硫酸钾从2400元/吨上涨至4400元/吨,涨幅为83.3%;氯化钾从1800元/吨上涨至3600元/吨,涨幅为100%;复合肥从2500元/吨上涨至3500元/吨,涨幅为42%。
肥料上涨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农资企业压力何在?记者采访了湖北省某农资企业的执行总裁王伟。
原材料价格上涨是主因
“肥料价格上涨有多方面的原因,最主要的是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农资企业和农民感受是一样的,价格的上涨超出了我们的预想。”王伟说。
王伟针对复合肥的三种原料,氮、磷、钾肥料上涨的原因作了分析。
生产氮肥需要天然气和煤,近年来天然气和煤的价格持续上升。我国是以煤为主来生产氮肥的,煤价的上升直接拉高了氮肥的生产成本。
作为基础能源,煤价牵一发而动全身。“煤价的上升又有多种原因,所以每一种肥料价格的上升原因都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国际国内等深层次原因。要分析肥料价格上升的原因就不得不分析煤炭价格上升的原因。”王伟说。
煤炭涨价声音再次传来。据了解,目前山西潞安集团、阳煤集团、同煤集团、焦煤集团以及一些地方煤矿均已提出涨价要求,平均涨幅在每吨30-50元之间。今年中国南方一些省份遭遇了恶劣的雨雪灾害天气使能源供应出现较为紧张的局面,而近年来煤炭需求持续上涨,供不应求的现象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同时进入2008年以来国际煤炭价格一路飙升,暴涨近50%,致使国内煤炭企业提出涨价要求。
“煤价不断上升,使煤价处于不稳定状态,这样煤炭企业不愿意和我们签订长期的合同,这样也使肥料的价格处于浮动的状态。”王伟说。
另外据王伟分析,受年初雪灾的影响,农作物需要大量补充氮肥,较往年相比,氮肥需求量上升。煤炭价格同时也受肥料市场需求的影响而出现波动。
“氮肥原料出厂价格在年前是1800元/吨左右,而现在涨到2000元/吨左右,而且经常是拿钱买不到原料。”王伟说。
磷肥的价格也一路飙升,它是氮、磷、钾三种肥料中价格上升最快的一种。生产磷肥的主要原料是硫磺,原料价格的上升是磷肥价格上升的根本原因。
据了解,2007年初硫磺的价格是54美元/吨,而2008年初价格上升为600美元/吨。就是目前与年初相比,硫磺的出厂价格又已经上涨了千元以上。硫磺占磷肥生产成本的50%-60%,如果按照每吨磷酸二铵消耗0.5吨硫磺计算,2008年我国磷酸二铵的生产成本将比2007年增长2000元/吨左右。
而硫酸铵由于硫磺价格增高,涨幅达到100%。磷肥价格增长幅度更大,磷酸二铵涨幅达到100%,磷酸一铵涨幅达到89%,由于大量出口,这两种产品都缺货,部分企业已经停止报价,市场上有价无市。过磷酸钙的价格也上涨了85%,由于养分含量低,运输成本相应较高,所以部分市场的零售价涨幅更高。同样受硫磺涨价的影响,硫酸钾的价格大幅增长,目前已经超过4000元/吨。
“磷酸二铵每吨的成本要增加2000元左右,去年是1500-1700元/吨,现在要4000元左右/吨,还往往拿不到货。过磷酸钙去年是350-400元/吨,现在要700元/吨,而且价格还在持续上升。”王伟说,“磷肥价格上升也有其他原因,比如出口量增加。”
从国际市场来看,我国硫磺产能不足,对外依存度达70%,目前国际市场硫磺供应紧张,加拿大、中东、俄罗斯2008年对我国硫磺供应都将减少。而我国市场需求量大,在供应紧张和成本上涨的多重因素驱动下,造成了国内磷肥价格上涨。
钾肥价格一并上涨。钾属于资源性矿产,世界主要钾资源位于加拿大和俄罗斯地区,我国年需求量在600余万吨,但生产量却只有240余万吨,我国钾肥资源匮乏,70%以上需要进口。2007年,我国进口氯化钾941.3万吨,同比增长33.5%,占当年化肥进口总量的80.6%。
我国市场钾肥受国际市场价格左右,没有定价主动权。而国际钾肥巨头近来已和印度最大进口商达成协议,2008年进口钾肥价格由2007年的375美元/吨上涨至2008年的625美元/吨。
同时市场需求的增加给价格带来上涨了空间。钾肥供应出现短缺,从2007年开始,国际钾肥需求开始提升,需求增速达到了4%-5%,目前,全球钾肥供应缺口大致每年在500万吨左右。
“钾肥可以说是企业压力最大的一块,国际市场的价格一直波动,而且谈判进入僵局,价格非常不稳定,使生产企业无所适从。去年的价格是2200元/吨,年前是3200元/吨,现在报价已突破4000元/吨,但仍出现有钱买不到货的情况。现在报价比较乱,我们生产企业不敢贸然进货。”王伟说。
另外运输成本的上升也抬高了企业成本。
关税难抑出口
国内肥料价格上升
近日,海关总署发布公告,规定自4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对过磷酸钙和钾肥将征收30%的出口暂定关税。
此外,对尿素自1月1日至3月31日实行30%的暂定关税;自4月1日至9月30日实行35%的暂定关税;自10月1日至12月31日实行25%的暂定关税。对磷酸氢二铵、磷酸二氢铵及磷酸二氢铵与磷酸氢二铵的混合物自1月1日至3月31日实行20%的暂定关税;自4月1日至9月30日实行30%的暂定关税;自10月1日至12月31日实行20%的暂定关税。
国家继2007年6月以来,连续4次上调部分化肥出口关税,目的是抑制国内化肥价格继续上涨,以及保障国内用肥稳定供应。但这对于化肥出口的影响并不太大,受国际市场影响,化肥出口仍有利可图。
“以磷肥为例,对于企业而言,出口的利润更高。国际磷肥价格在880-900美元/吨左右,国内出厂价为4000元/吨,执行新的关税,出口仍有较大的获利空间。磷酸二铵我国离岸价已涨到800元/吨,每吨磷酸二铵出口可有200多元的利润。出口利润比国内高,当然抑制不住出口,使国内供应紧缺。”王伟说。
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2007年中国出口尿素、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创历史最高纪录。数据显示,2007年1-12月中国共出口尿素526.3万吨,同比增长284.9%;出口磷酸一铵193.4万吨,同比增长307.1%;出口磷酸二铵197.1万吨,同比增长150.8%;出口三元复合肥60.8万吨,同比增长211.7%。
据了解,化肥的大量出口与硫磺等原料成本增长同时拉动了我国化肥价格,与2007年初相比,2008年初我国氮肥价格明显增长,尿素增长6%,碳酸氢铵增长30%,氯化铵增长54%,而硫酸铵由于硫磺价格增高,涨幅达到100%。磷肥价格增长幅度更大,磷酸二铵涨幅达到100%,磷酸一铵涨幅达到89%。由于大量出口,这两种产品都缺货,部分企业已经停止报价,市场上有价无市。
王伟认为,关税虽然能缓解出口的压力,但是从市场走势来看,国际市场的肥料价格不断上升,势必会刺激国内肥料生产企业继续出口,国内肥料价格仍会受出口的影响持续走高。
企业压力增大
行业或许洗牌
“由于原料价格的不稳定,企业的压力很大。”王伟说,“压力主要来自于这几个方面:肥料供求紧张,原材料价格混乱并不断上升,成本上升使企业资金链紧张。”
“原材料价格的上升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加上年初雪灾的影响,多数肥料企业都没有囤货,今年一到春耕季节,企业对原材料的需求大增,而且集中,原材料供应压力增加,很多企业都拿不到原材料,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另外原材料报价混乱,企业不敢大量买进,”王伟说,“同时因为价格变动得太快,有些原材料企业出现惜货情况,很多时候肥料企业都是拿钱买不到原材料。”
原材料的供应和价格混乱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企业生产不稳定就直接影响市场。据王伟介绍很多企业都减少了生产线,降低了产量。
企业一方面经受成本上升的压力,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农民承受能力和企业间的价格竞争。“现在国内的肥料企业和销售渠道的利润并不是很大,肥料加工企业主要靠规模,单吨利润才几十元。价格稍微把握不住就会出现亏损,而且因为现在原材料的价格不稳定,我们也不敢轻易给销售商报价。”王伟说。
据了解,现在肥料销售渠道的利润也随着运费上升、成本拉高而被摊薄。销售商年前储货不多,而现在拿货困难,担心出现肥荒;同时又担心现在淡季高价储货,而到了旺季却再次出现低价销售的情况。另外不少销售商对农民收入估计不太乐观,种田成本上升和生活消费成本上升使农民购买能力下降,对今年肥料的销售信心不强。
另外企业受限价等政策的影响,利润受损。“企业的压力来自两头,计划和市场,就是生产原料价格已市场化,但肥料等受国家限价政策的影响。企业利润已摊得很薄。”王伟说。
市场准则受到干扰。据王伟介绍,原材料供应企业、肥料加工企业及销售商之间都不敢签长期购销合约,即使签订了长期合约,也时常因为价格的变动而出现违约情况。“今年复合肥的价格就变动了好几次,原材料也一样,一个月就有几次变动,根本没法定合约。现在买原材料就像一场赌博,如果年前大批购进的话,现在就赚多了。但年前价格上涨,不稳定,很多企业又处于观望的状态。现在原材料价格太高,企业又不敢大量买进。而且原材料的涨价,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在资金链上是一个考验,很多小企业更大的压力在于这一方面。”
王伟认为,现在肥料行业已到了以资源为主的竞争阶段,会出现控制资源矿产的企业巨头,而现阶段经过原材料价格混战之后,会出现一批中小企业倒闭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