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市的春耕生产已经进入关键时节,农资商品即将进入购销高峰期。记者近日了解到,目前主要农资产品中的化肥缺货严重,在价格大幅度上涨的同时,市场供应也出现了比较大的缺口,正在给春耕生产造成影响。
价格猛涨:
一亩水稻增加成本40元
据物价部门调查和监测,受国际市场化肥价格上涨和国内原材料价格上涨,从去年11月底开始,全国的化肥价格开始出现普遍上涨,涨幅创下2003年以来的新高。
据监测,目前绵阳市场上,尿素的市场平均零售价已经达到每吨2016元,同比上涨11.3%;炭铵每吨609元,同比上涨15.8%;普通过磷酸钙每吨644元,同比上涨46.4%;含量25%的普通复混肥每吨1473元,同比上涨36.4%;含量40%的复混肥每吨2833元,同比上涨49%;氯化钾(俄罗斯)每吨3400元,同比上涨幅度达56.7%。
农业部门按一亩水稻需尿素10公斤、高含量复合肥40公斤计算,现在的化肥价格将使绵阳农民每亩水稻的农业成本增加40多元;按一亩玉米需尿素30公斤、炭铵20公斤、磷肥20公斤计算,现在的化肥价格,将使每亩玉米的农业成本增加12元多。
据预计,随着春耕用肥高峰期到来,化肥还面临更大的涨价压力,农业成本也会水涨船高。
货源“缩水”:
全市化肥缺口6万吨
据了解,在价格猛涨的同时,化肥的有效供给也出现了问题。
由于农资价格高位运行已近半年时间,加上未来市场走向难以把握以及经营资金短缺等问题,我市大部分县未建立农资储备制度,市级储备规模太小,全市零售环节的化肥库存非常薄弱。
今年年初,全市大部分农资经营企业根据当地市场需求,与各化肥生产企业签订落实了货源计划,按计划基本能够满足春耕生产化肥的正常供应。但由于对化肥实行的政策限价与化肥市场价格悬殊太大,部分化肥生产厂家出于自身利益,在销售上采取了一些控制性措施,导致化肥货源难以落实。现在全市的化肥缺口达到6万多吨。
多管齐下:
为春耕生产护航
据悉,目前农资市场价格和化肥供应情况已经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关职能部门将采取多种措施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
记者从市委农办了解到,下一步,除鼓励本地化肥企业开足马力生产,指导协调市场供应外,市委、市政府还将派出农资专项检查组,全面检查农业生产资料供应质量,防止和杜绝假冒伪劣产品,严厉打击坑农损农行为;全面检查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价格,防止随意乱涨价;全面检查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数量,严肃查处短斤缺两等不法行为,坚决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人为制造恐慌等违法行为,确保化肥等主要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同时,农业部门还将加强新技术推广,鼓励农民使用农家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