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正是春耕生产的关键时刻,各种农用物资备受农民青睐。但是农资价格却一路上涨,让农民颇为忧心。柳湖乡一位买化肥的农民感慨地说:“眼下种地虽然不缴什么费用,国家还有补贴,粮食收购价格也提高了,但农资涨的幅度比粮食收购价格增长的幅度大,到秋后算账,口袋里可能也多不了几个钱!”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农资价格上涨过快,成为农民增收的拦路虎。
农资上涨农民发愁
3月18日,记者在柳湖农贸市场看到前来选购籽种、化肥的农民络绎不绝,但大多数农民都在询问价格,买的人很少。崆峒区的农民刘老汉告诉记者:“今年籽种,化肥价格较往年上涨得厉害,去年一袋美国复混肥170元,今年涨到250元。我家地多,这样下来,光化肥投入就不少,所以我只有‘偷工减料’,往地里少上肥,但这样下来,我也很担心来年的收成。”
近日,甘肃农业信息网公布了我市开春以来的化肥平均价格,分别是:尿素1875元/吨,比上年涨约110元,上涨幅度达6.2%;国产磷二铵4000元/吨,比上年涨约1000元,上涨幅度达33.3%;高含量复合肥3600元/吨,比去年上涨了600元,上涨幅度达20%;低含量复合肥1500元/吨,比去年上涨了300元,上涨幅度达25%;过磷酸钙650元/吨,比上年上涨180元,上涨幅度达38.3%;地膜15元/公斤,比上年同期增加1元/公斤,增长7.1%;玉米杂交种7.5元/公斤,比上年同期增加0.5元/公斤,增长7.1%。农资上涨,的确是一件让农民很犯愁的事情。
对耕地少、化肥用量小的城郊乡村的农民来说,来自化肥涨价的负担不算太大;而对那些耕地多、且以种粮为主的偏远乡村农民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在静宁县原安乡、灵芝乡等一些粮食主产乡镇,一般农户都有10亩左右的承包地。按照今年的化肥价格计算,一般每亩田增加投入在20%以上。如果有10亩地,农户今年光在化肥投入上就要多支出好几百元。这就意味着种地越多的农户承担化肥涨价的负担就越大。一些农民向记者反映,他们在买化肥时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农资价格完全是经营者说了算。农民对化肥价格的高位运营表示担心。
庄浪县的农民小王告诉记者:“农资上涨,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贷款名额也显得比较紧张,我准备去贷款,可春耕贷款名额早已没有了”
多种因素促成涨价
农资生产资料涨价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据有关业内人士分析,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生产领域提高了农资售价。化肥生产的原材料煤和石油的价格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0%和10%左右,作为生产动力的电价比上年同期上涨9%,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成本上升,出厂价格自然跟着跟着上涨。二是流通领域费用上涨部分转嫁到农资上。生产部门为了节约费用,减少了生产资料的提前储备。春耕前夕,大量的生产资料调运通过公路运输来完成,而公路运输因为限载管理、司乘人员工资上涨等因素,运费上涨的幅度也比较大。三是去冬今春的气候原因也导致全国部分地区种子产量下降,引起价格上涨。同时,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市场需求预期增大,促使价格抬高。随着国家扶农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包括免除农业税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和保护农业生产政策的相继出台,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提高,农资市场需求也随之增加。
三条建议沉着应对
农资上涨目前已经成了一种定势,地方农技人员就农民如何应对农资上涨做出以下建议。
首先,应考虑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农资投入量,降低农资消耗。肥料上应做到因地制宜,配方施肥。在施肥方案上,应做到一块一方,根据所种作物的需肥情况及种植该作物地块的土壤特性,合理施肥,缺什么补什么,不缺不施,使肥料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用,做到既保证作物产量又不造成肥料浪费。在农药施用上,应做到掌握最佳防治时期用药,在减少施药次数的情况下保证施药效果,不达防治指标不用药。鼓励农民多利用农业方法、物理方法及利用天敌防治病虫害。
其次,在选购种子时要选优种、抗病虫品种。种子的把关一定要慎重,尽可能购买高价优质种子。这样,虽然投入多了一点儿,但是好种子会使你在以后的管理中降低投入,省工省事省钱,可以收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再者,要掌握比较先进的农业管理技术,依靠良好的管理技术防治病虫害。在病虫害防治上要多种方法相结合使用,不可过多依赖于农药,否则不但增加了农业投入,还会使农产品品质受影响,甚至影响到销售。尤其是当今人们的健康意识在日益增强,有关部门对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量监测越来越严格,农民为什么不想办法在少用农药的前提下让农产品卖出好价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