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30日介绍,考虑到不误农时和抗灾救灾需要,发展改革委今年加快了用于农业农村方面的投资下达进度。截至目前,年初安排的739亿元投资已经下达80%以上,近日新增20亿元投资也于3月底前下达。
这位负责人说,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今年发展改革委在安排中央固定资产投资时,继续坚持向农业和农村倾斜,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实施力度。今年年初安排用于农业农村方面的投资达739亿元,占中央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48.6%,比去年增加93亿元。其中用于直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投资443亿元,比上年增加75亿元。根据国务院最近召开的全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发展改革委又新增安排20亿元投资,用于加强粮食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这位负责人表示,今年农业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支持的重点是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改善农村生活条件,继续支持农村扶贫开发,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生态建设。
他说,今年国家继续实施大型商品粮基地、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种养业良种工程、动物防疫体系等项目建设,扶持生猪、奶牛规模化养殖,加强水利建设,加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和中部排涝泵站建设的投入力度。为改善农村生活条件,今年发展改革委共安排农村“水气路电”设施建设中央投资332亿元,计划解决320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增农村沼气用户500万户,新改建农村公路14万公里,解决无电地区40多万户160多万人的用电问题。
据新华社北京3月30日电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30日介绍,为应对去年四季度以来化肥价格较大幅度的上涨,国家已经并将继续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化肥生产和供应,稳定化肥价格。
这位负责人说,为了保证化肥供应、稳定化肥价格,国家进一步扶持化肥生产,继续对化肥生产企业用电、用气实行价格优惠,对化肥铁路运输实行优惠运价并免征铁路建设基金,对国内所有化肥品种免征增值税。
为严格控制化肥出口,国家提高了尿素、磷酸二铵出口关税,对磷酸一铵等国内短缺的化肥品种开征出口关税。同时,加强组织调运,充实销区化肥库存。动用救灾储备化肥30万吨支援南方灾区,加强化肥价格和市场监管。
据新华社北京3月30日电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30日介绍,近日,为保护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国家再次提高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最低收购价格的提高不会推动物价水平上涨。
这位负责人说,国家再次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对物价总水平直接影响很小。粮食最低收购价不是市场的实际收购价,只有当市场粮价低于最低收购价时,最低收购价才会启动,正常情况下粮食收购价格仍由市场形成。市场粮价最终取决于供求关系,我国粮食连续四年丰收,目前国家粮食库存充裕,粮食供求关系总体上基本平衡。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有利于增加供给,进而有利于稳定市场粮价和价格总水平。
这位负责人表示,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是国家调节粮食供求关系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农民种粮的“定心丸”。今年2月8日国家公布了2008年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近日再次提高,两次累计稻谷最低收购价提高9%-10%,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提高4%-7%。这主要是考虑到去年以来国内化肥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粮食生产成本增加,种粮比较效益下降,再加上南方遭受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北方旱情严重。为鼓励农民扩大粮食种植面积,确保全年粮食丰收,保障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必要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价水平是综合考虑了种粮成本、国内外差价等多种因素后慎重确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