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推动价格上涨,2008年农药涨价在所难免,但因政策调控涨幅有限。”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律先近日表示。
据了解,2007年农药行业在持续多年全面增长的基础上又创佳绩。王律先认为,2007年农药生产与经济运行有四个特征:
一是农药产量再创新高,品种结构更趋合理。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7年共完成农药总产量173.1万吨,比上年增长24.3%,居世界第一位。
二是农药进出口取得佳绩,消化了出口退税率降低的影响。海关统计,2007年我国共出口农药47.7万吨,价值13.5亿美元,分别增长19.9%和29.8%,出口平均吨价2830美元,增长8.3%。同时,我国进口农药4.1万吨,下降4.4%。国家自2007年7月开始,调低农药出口退税率,从11%降至5%。但由于国际市场需求旺盛,农药出口企业提高了出口单价,不仅出口数量没有减少,出口效益也没受影响。
三是农药价格总体稳中略升,产销率有所提高。
据市场调查,2007年农药价格同比上升1%~7%,最高达30%以上。
四是高毒农药停产进展顺利,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2007年停止甲胺磷等5种高毒杀虫剂生产、销售和在农业上使用。
“2008年尽管还存在能源、原材料等方面的困难,但农药行业总体外部环境仍显良好,将继续推动农药生产、销售市场的提升和活跃,农药工业仍将继续延续良好发展势头。”王律先说。
第一,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政策环境有所改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保持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良好势头。农业部提出今年将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年活动。国家有关部门开始着手研究将农药笼统列入危险化学品管理范围带来的运输困难问题,并已有初步解决方案。另外,甲胺磷等5种高毒杀虫剂全部停产,给高效替代品种和新剂型发展留下不小空间。
第二,国内市场需求平稳,国际市场需求旺盛。根据农业部农技推广中心预测,2008年全国农药需求总量(按有效成分计)为29.82万吨。王律先认为,“这个数字偏保守,应该是60万吨左右”。同时,由于全球农用化学品需求旺盛,我国农药性价比相对较高,竞争优势较明显,国产农药的出口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
第三,农药管理发生变革,取消农药商品名。从1月8日起,停止批准商品名称,农药名称一律使用通用名称或简化通用名称;自7月1日起,生产的农药一律不得使用商品名称。这项措施对防止不良企业借改名乱涨价,以及减少农药名称数量,简化登记管理等有积极作用。但取消商品名对农药生产企业,特别是商品名知名度比较高的企业也将带来一定损失。
第四,成本推动价格上涨,但因政策调控涨幅有限。2008年农药市场涨价在所难免,主要是生产成本增加。一是黄磷、甘氨酸原材料价格上涨;二是石油、煤炭等能源价格及运输费用上涨;三是环保要求提高迫使农药企业加大环保方面投入;四是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劳动力价格上升。
但国家已经明确要求必须实现农资价格基本稳定,因此农药生产成本将难以全部向下游转移,企业必须通过强化管理、提高技术消化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