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惠国曾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从地方卸任后又任十届全国人大常委、农村与农业委员会副主任,是一位资深的农业产业化方面的官员和专家。2007年年底,舒惠国主任率中央政策研究室、农业部、发改委、科技部、环保总局等部门的官员、专家,来到山东临沂的金正大公司,对缓控释肥产业的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
是什么原因,让舒惠国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领导亲率一班人马前去调研呢?因为,缓控释肥产业,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而言太重要了,这个产业的发展前景也非常好,是有投资价值的。
很多人不了解什么是缓控释肥。简单一点解释:一般的肥料,施放到地里之后,其养分很快就释放了,为了农作物的持续生产,只好隔一段时间再去追肥;而缓控释肥,则是在化肥颗粒上包裹一层膜,膜上有洞,这样一来,养分就会缓慢释放,通过改变膜的厚薄和洞的大小,可以控制养分的释放速度和时间。这样既减少了施肥量,又可以让农作物健康生长。
据统计,中国2006年的化肥施用量超过了5000万吨,全球第一。资料也显示,我国农田当季未回收的氮素中有50%-60%进入水体和大气,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在不可能完全禁绝化肥使用的情况下,发展、推广缓控释肥在高层中获得共识。在相关部门的推动、引导下,到2008年年初,我国已建立起由30多家科研机构和70多家企业组成的缓控释肥技术研发与生产体系,其中山东金正大集团通过与院校联手创新科技体制,自主研发出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缓控释肥技术,建起了全球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基地,引领着中国缓控释肥行业发展的潮流。
金正大集团公司总裁万连步说:“作为肥料生产企业,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不仅可以直接减少能源消耗,而且也符合国务院提出的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长远规划和目标。”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近几年金正大在全国20多个省建立了上百个试验与示范基地,不遗余力地推广缓控释肥。
舒惠国主任牵头的调研报告在肯定我国缓控释肥产业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指出了其中的一些问题,其中关键的是市场不规范、市场无法真正启动。为此,报告提出了7条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报告最后说,国家保证粮食供应的需要和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硬约束,给缓控释肥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和难得的机遇,缓控释肥产业将很快迎来发展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