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总理在两会上强调:今年,要千方百计争取农业有个好收成。
农业要增产,农民要增收,这当然离不开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工企业。春耕之前,国家一再强调,要保证化肥等农资产品的价格稳定,并部署了农资产品价格大检查,开展了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集体采访会上强调,要采取措施,控制农资价格的过度上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民节本增效。
保农业生产,农化企业责无旁贷。但是据了解,农化企业现在也很困难,也有不少苦衷。化肥企业表示,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一再挤压盈利空间,甚至已经出现产销倒挂。虽然很多化肥企业都说,即使亏损,也要不惜一切代价确保春耕用肥的供应,但这仍难以掩盖言语之中的无奈。农药企业则更委屈,不仅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个别部门还借农药管理之名增加农药管理成本,同时社会上普遍视农药企业为污染之源,而忽视了他们为农业增产保障粮食安全作出的贡献。
那么,农化企业支持'三农',就一定要忍受委屈、牺牲利益吗?
其实未必。很多农化企业已经探索出了与农民实现双赢的好路子。比如,去年我国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应用面积6.4亿亩,中海化学公司等很多化肥企业都参与其中,农民收益明显增加,企业也赚到了产品的'附加值'。再比如,云南省的农资经营龙头企业通过与省内主要农资生产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降低了化肥等农资产品的流通费用,减少了农资流通的中间环节,在目前农资原料价格上涨、运力紧张的情况下,保持了农资价格持续稳定。还有,山东大成农药等农药企业抢抓高毒农药的退市机遇,加快产品结构调整,生产出新型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农药产品,迅速占据了空出来的市场空间,也为自己的产品贴上了'绿色'标签。另外,一些企业依靠科技进步,降低生产成本,降低产品价格,既让农民得到了实惠,又保证了企业的利润。可见,农民与农化企业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目前,很多地区冰雪灾害的影响还未退去,春耕生产面临困难,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减弱。对农化企业来说,急农业所急,想农民所想,谁能找到双赢之路,谁就能抓住发展的机会。往往在这个时候,优势企业更能快速完成积累,增强抗风险能力和对市场的承受能力,获得丰厚利润,成长为行业的领军企业。而农化行业的结构调整、优胜劣汰也将在此过程中加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