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板”让梦想褪色
多数中国化工企业可能都有这样的梦想: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行业龙头老大,甚至像IT界微软一样垄断一个行业。
然而,当某个企业真正完成这种梦想时,高处不胜寒的它却开始忧心忡忡:它在化工行业已经几乎做到顶点了,但复肥总的销售量却只能为其创造有限的营业额,即使它形成对复肥行业的“独家垄断”也不过如此。
无疑,多数中国化工产业巨头都遭遇了成长的天花板。
可以说,凡是具备下列两个条件的行业产业巨头,几乎都已经遭遇成长的天花板。
第一,行业进入成熟期,缺乏新增市场容量。
第二, 已经实现产业集中,行业寡头已经形成,无法通过“消灭对手”获得发展。 当一个企业缺乏“增量空间”时,就遭遇了“行业天花板”。
所谓行业天花板,也是企业的战略边界。当企业战略到达边界时,企业就缺乏回旋空间。如果说战略就是一种选择的话,处于天花板的企业战略不是“从容选择”,而是“被迫选择”。
由于各行各业的中国产业巨头都是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内发展起来的,复肥行业更是如此。它们面临着几乎相同的课题:如何突破发展中遭遇的第一个瓶颈?当然,这也是复肥营销如何走得更远必须解决的问题。
产业“巨头”的集体惊恐、集体行动与集体错误
目前化肥企业的发展可谓是雨后春笋,无论是从厂家商家还是到用户的发展迅速也是迅雷不及掩耳。用业内人士的一句来形容,真的可谓是农资行业就是公交车,谁都可以上。加上国家政策的支持,多数年企业都没有自已的标准,盲目扩大生产规模,表面形势一片大好,可是本质问题却相当严重。
因为目前这些企业通常刚刚经历快速发展期,企业的一切战略可能都是围绕快速发展而设计的。当以快速发展为特征的延伸性增长战略失效时,企业还来不及为新战略做思想和资源的准备。农资行业的这种追赶型经济的特征恰恰就是成长期的高速增长与成熟期的急刹车,急刹车就会导致企业的集体惊恐。 按照经济学关于合成谬误的理论,集体行动很容易导致集体错误。所谓合成谬误就是“局部成立但整体不成立”。合成谬误反应在中国农资企业上,就是某家企业上了高塔肥、缓释肥也许是市场所需的,但是当整个行业在都把高塔、缓释肥作为一个新的课题来炒作,就可以形成合成谬误。因此,中国农资行业所谓的这种“多元化”整体不成功也在情理之中。 因为老百姓也不会轻易就买你的账的。因为他们或多或少的知道复合肥无非是大中微量元素,无论你给它穿多么华丽的外衣,其本质是不会有所改变的。
见招拆招:突围“行业天花板”的路径
路径之一:打造永远的朝阳产业 ——土地中闹革命。
把看似有限的事,做成一个无限的产业。做农资的同时,积极响应国家测土施肥号召,真正为老百姓设身处地着想。实施测土配肥,发展循环经济,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路径之二:寻找产业颠覆的转折点。
真正实现产品的多元化,实现为老百姓提供全线产品。厂商农共同打造农资产业航母。从产品,从服务中找寻新的拐点。从产品本质上下功夫。
路径之三:改变产业属性,突破行业天花板。
中国乃至众多世界农资企业都已走入歧途。这么多年来,农资企业传递给消费者的只有两种声音:一种是由于技术突破,功能更强大的新产品面世了;另一种是老产品价格越来越低了,价格战打得越来越激烈了。但是,不要忘了,现在是个功能过剩时代。肥料的种类已让老百姓无所适从了。所以,我们要从本质上下功夫,把农化服务工作做的踏实有效。服务到位了,老百姓不会在乎你的产品比其他的产多一个或少一个功效。因为现在肥料产品同质化太严重了。我们一定要改变传统企业的属性,真正成为农民的朋友。
结语:农资行业面临的共同任务,不是开发技术更先进、功能更全面的新产品,而是说服老百姓如何科学的使用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肥料。如何有效的提高农业生产率,达到唯一的目的,那就是增产增收。农资行业中的每一个人,都要重新定位自己,无论是商家厂家还是用户,大家都要逃离技术崇拜,远离价格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