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中心 >> 化肥市场 >> 正文
国内化肥市场每日走势评述
国内尿素市场动态简报
专家提出破解中国缺钾三大途径
http://www.ampcn.com 2008-2-19 10:38:48 信息来源:中国化工报 浏览:

目前,钾肥价格高涨成为业内热门话题。短短3个月来,国内市场上最大宗的钾肥产品——粉状氯化钾吨价由不到2000元直涨到3000多元。进口氯化钾一个批次一个价,一些口岸基本没有存货,就是那些还没有发到的货也已经被预订一空。不堪忍受如此高价的除了广大农户,还有下游的复合肥、无机盐等行业,许多企业濒临停产、半停产。

    这种状况,是多年来国内钾资源短缺和国际钾肥巨头垄断价格问题集中爆发的表现。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分会曾组织多位院士、专家,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专家认为,从国家战略层次考虑,应建立由国内钾肥生产基地、国际钾肥市场、国内企业境外建厂3大支柱构成的钾肥资源稳定供给体系,争取在不远的将来,使3大支柱的份额各占三分之一,以此加强我国对国际钾肥价格的话语权,保持国内钾肥市场稳定。
      
    国内找钾:海相待突破
      
    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多次进行第四纪钾盐湖和钾盐资源的普查、预测研究工作,地质学家和相关科技人员通过努力,找到了几个工业钾盐基地和远景区,明确了一些成盐无钾层段和地区。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钾盐地质研究水平并不落后,特别是在陆相成钾理论和特种盐湖研究方面有所创新。通过这些理论的指导,我国相继找到了青海柴达木和新疆罗布泊两个储量上亿吨的大钾矿,同时把这两处矿点已建成或正在建成年产百万吨级的钾肥生产企业。

    但是,相对于我国每年1100多万吨钾肥的实物消费量,国内现有钾矿的探明储量和生产能力还是远远不够的。

    钾资源可分为固体钾矿和液体钾矿两大类。前者包括可溶性的固体钾盐、不可溶性的含钾岩石等种类,后者则包括地下卤水和第四纪盐湖卤水。世界上的钾资源主要存在于古代海相、海陆相蒸发盐盆地中。钾盐矿床是干旱气候蒸发条件下形成的,这已被大量事实所证明,并得到国内外广大地质工作者的普遍认同。由于地球上海水数量巨大、含钾量丰富并稳定,业已发现的国外海相钾盐矿床规模都非常巨大且质量优良。在特定条件下,内陆湖形成的陆相盐沉积也可形成钾盐矿床(如中国青海察尔汗盐湖),但与海相钾盐矿床相比,规模就要小得多。目前,我国找到的钾盐矿床主要位于陆相。
  如何实现我国找钾尤其是海相地层找钾的突破?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绵平提出下列建议:

    一是要加大投入,组织专业队伍加强我国海相成盐盆地找钾预测和调查研究。塔里木、滇西—羌塘、上扬子和鄂尔多斯盆地等宜作为今后我国找钾的主攻目标,应加大投入。

    二是实行油钾兼探。世界石油勘察实践表明,石油储量的约85%集中于蒸发岩盆地内,这同样也是具备成钾条件的地质。据了解,世界钾盐资源量的约70%都是先在油井中发现线索的,全球几个重要的超大型钾盐矿床均是如此。钾盐矿石资源量高达700亿吨的世界最大的西伯利亚涅帕钾盐矿床就是一例。

    三是鉴于特定的成盐构造地质条件和钾盐预测找矿的难度,我国应实行钾、锂、硼、钠等无机盐联勘联产,提高资源勘探的经济效益。如在青藏高原建立锂、硼、钾无机盐联产的生态盐湖产业基地。目前国内钾盐企业除提钾外,其他盐资源基本没有利用,被作为废物排放掉了。国外从该类型矿藏中不仅提取钾盐,而且综合生产高价值的锂、硼等,这值得我国借鉴。

    专家的意见使记者联想到目前钾盐生产企业遇到的一个窘境:由于钠钾共生的特点,企业在生产钾盐的同时要副产几倍于钾盐产量的钠盐。而由于国内现有的食盐专卖政策,企业不能把这些钠盐作为商品出售。这一政策带来的弊端是多方面的:企业不得不因此把生产成本全部摊在钾盐上,使其价格上升;企业不得不把钠盐作为废渣堆放,造成环境污染;矿藏资源的很大一部分价值无法体现,降低了许多钾盐项目的可行性。
      
    国外建厂:技术是关键
      
    从老挝、泰国,到中国滇西、羌塘地区,直到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中东地区,被地质学家们称为循特提斯带。这是在地球陆地板块迁移中由海洋变成陆地的地带,也是钾和油气资源的聚集区。近年来,中国近邻老挝、泰国的呵叻盆地就发现了巨型钾盐矿床。其中,老挝万象盆地特大型钾矿预测氯化钾资源储量达到133.62亿吨。由于中老两国源远流长的友好关系,近年来中国帮助老挝建设了多个水电站、公路项目,与此同时,老挝政府把万象盆地钾矿交由中国企业开采。2001年7月10日,云南地矿勘察工程总公司与老挝有关方面签订了《老挝万象盆地钾盐开发勘查及可行性研究协议》。2004年11月,中寮矿业钾盐有限公司与老挝有关方面签订了《老挝万象盆地钾盐开采生产协议》,并取得了《投资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这是中国钾肥企业'走出去'迈出的实质性一步,也是惟一一步。
   按理说,这是一件好项目,工程进度应该很快。但到目前为止,中国在老挝的钾矿企业还没有产出一吨产品。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环保问题。万象盆地钾矿邻近老挝首都万象,是居民密集居住区,如何使周围环境在开矿过程中不受大的影响,成为工程的难题。钾矿在开采过程中,会同时副产大量的其它无机盐,这些无机盐若运出来商业价值不大,只有露天堆放,而老挝是热带气候,钾盐矿渣露天堆放一遇暴雨则污水四溢,会给环保造成较大影响。还有当地工业条件的制约问题。目前老挝工业化程度较低,无论是水、电、热、道路等配套能力,都不能支撑大规模的钾矿开采活动。据了解,目前在建的一些中试装置的运行就曾使当地电网几乎瘫痪。

    最关键的还是技术问题。万象盆地钾矿是固体矿,钾盐矿种类主要是光卤石、钾石盐、光卤石与钾石、光卤石与水氯镁石共存,开采技术不同于国内已研发出来的盐湖卤水开采技术。经过多年攻关,到去年国内有关单位终于开发出了一种'钻进选择性溶浸技术',用于万象盆地钾矿的开采。该技术不用开矿井,只需钻孔,注入热溶剂,进行选择性溶浸使钾盐溶出,这样便可解决环保问题。如该技术获得成功,将是老挝钾矿的福音。据了解,2007年2月,中寮矿业已在老挝设计建设了一口'油垫热溶采探井',建成了一个年产5000吨的中试车间。

    但是,中科院盐湖研究所的陈大福、李丽娟两位专家对这一技术还是表示了担忧:老挝钾矿埋藏深,溶浸技术采用的热溶剂注入到矿床,温度难以保证。温度降低将会使钾盐溶出率降低,这将大大降低资源开采率。同时,热溶剂对金属设备的腐蚀性很强,将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这种技术是否可行,有待实践的检验。

    有专家建议,要实现老挝钾矿的高效开采,还是要研发先进的洞采技术。国外主流的钾矿开采均是采用洞采技术。而解决环保问题则可以采用矿渣回填的办法。也可以引入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先进的洞采技术,用于万象钾矿的开采。同时,要创新中国钾盐企业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可以尝试参股、控股国外重要钾肥生产企业,如参股俄罗斯、加拿大甚至以色列、约旦等国的钾肥企业,作为其股东在资本上进行合作,这样国内企业在市场上就有了一定的主动权。争取在未来10~15年内建立2~3个百万吨级规模并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境外钾肥生产基地。
  钾肥进口:垄断须破除
      
    我国每年消费钾肥实物量达1100多万吨,但目前国内生产量只占30%左右。从国际市场进口钾肥仍是解决国内货源的主要途径。从去年国际市场行情来看,用飞涨来形容钾肥价格一点也不为过。以俄罗斯产红色粉状氯化钾为例,从2007年1月1日起到12月14日期间,氯化钾离岸价格每吨上涨了90~215美元,中国港口氯化钾车板价格每吨上涨了1020~1070元,边贸氯化钾国内到站价格上涨了1100~1150元。到目前,国内市场的氯化钾价格每吨达到3000元以上,同比上涨幅度达80%多。

    探究国际钾肥上涨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国际钾肥卖方已形成了两大垄断集团,即北美地区的几家钾肥公司组成的合资销售公司CANPOTEX和前苏联地区几家公司组成的BPC销售联盟。这两大集团占有全球75%的钾肥产能,在近年来国际钾肥贸易的定价谈判中不断抬高价码。

    目前,2008年度钾肥供求合同谈判已经开始,作为中国主要谈判代表的中化集团和中农集团已与国际钾肥供应商展开再次交锋。由于我国钾肥对外依存度高,加上自2007年10月份以来钾肥价格涨声一片,因此2008年度进口钾肥价格谈判将异常艰难。据从前方谈判小组传来的内幕消息,国际钾肥谈判联盟提出的涨价幅度是80美元/吨,对比2005年谈判涨价25美元/吨、2006年谈判涨价5美元/吨的结果,这是一个颠覆性的暴涨。对此,中农集团有关人士表示,如果国际供应商按照目前与其他国际采购商达成的涨价幅度对中方提出涨价要求,中方不能接受,因为国内的采购商需要一段消化时间。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行业分会会长魏成广告诉记者,从国内库存来看,目前钾肥还比较充足,国内生产企业、各级商贸企业的库存有600万吨左右,可维持2008年度春耕用肥供应。这将使中方在2008年度钾肥进口谈判中处于有利位置。

    魏成广认为,目前国内钾肥价格高涨,除了国际钾肥生产商形成垄断的因素外,国内进口批发环节存在垄断也是原因之一。目前我国钾肥进口权实际控制在中化集团手中,另外中农集团掌握了其中一小部分的俄罗斯钾肥进口权,在国内批发环节形成了垄断,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与国外钾肥生产大国的价格对垒。而且中化公司的主要股东有北美CANPOTEX销售公司的成员,在每年的进口钾肥价格谈判中,中化公司作为中国进口方的代表已难以完全站在中国进口企业的立场上。如果我国政府扩大钾肥的进口权限,通过不同途径,加上长单的形式,将会在规避价格上涨方面起到一定作用。2008年1月9日,国家发改委已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听取了中国磷肥工业协会、中阿化肥公司等方面的汇报。
   按照一般规律,钾肥价格上涨会向下游产品传导,但据了解,由于国内消费市场消化涨价能力有限,氯化钾持续涨价后下游产品却不能随之水涨船高。目前,以氯化钾为原料的无氯钾肥、复合肥和钾化工产品生产企业正处于困境之中。以硫酸钾为例,2007年第二季度的全国产量为36万多吨,由于成本持续上升,到2007年第三季度产量只有22万吨。目前这些企业已难以为继,如果情况持续下去,可能严重影响农业用肥。

    专家认为,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将无氯钾肥增值税由先征后返改为直接免征等,增强国内企业抵抗钾肥价格上涨的能力,帮助他们渡过眼前难关。

【发表评论】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

相关信息
  ·磷肥和硫酸设备企业3月共议发展 (2008-2-19)
  ·中国化肥价格受全球走势影响 (2008-2-19)
  ·钾肥进口:垄断须破除 (2008-2-19)
  ·专家提出破解中国缺钾三大途径 (2008-2-19)
  ·化肥:出口税调整难改偏紧格局 (2008-2-19)
  ·海南口岸尿素出口量全国第三 (2008-2-19)
  ·化肥企业加紧生产服务春耕 (2008-2-19)
  ·云南省启动化肥专项检查 (2008-2-19)
  ·财政部:部分化肥出口关税提高 (2008-2-19)
  ·江西化肥价格总体保持平稳 (2008-2-19)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栏目导航 | 在线投稿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B2B
2004-2009©版权所有:农资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农资网保留一切权利
客户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术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