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中心 >> 化肥市场 >> 正文
国内化肥市场每日走势评述
国内尿素市场动态简报
碳铵企业应在机制和市场中找出路
http://www.ampcn.com 2007-9-25 14:06:34 浏览: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也是尿素紧缺的时代,碳铵凭着生产工艺简单、较低的投资成本、使用方便、见效快等特点快速地发展起来,一度成为农业生产的当家肥。然而,复合肥和尿素的快速发展,让碳铵的优势变得越来越不明显,碳铵企业也在市场竞争中不得不考虑如何生存。特定时期的产品难道除了退出历史舞台就没有别的出路吗?

  (本刊记者 刘学胜)在复合肥和尿素大行天下的今天,很多人认为碳铵已经悄然退出了市场。但是,经过调查发现,目前每年的碳铵产量仍有两三千万吨,在肥料市场上有着20%左右的份额,生产企业400多家,从业人员就数十万。然而,在数目众多的碳铵生产企业中,有很多企业发展起来都是步履维艰,在破产和转产之间进行选择,有些则在考虑如何对现有产品进行改进。

  但是,作为技术和实力都不能与行业内的尿素、复合肥等生产厂家相比的碳铵企业,要想依靠自身实现顺利转产是很难的,仅仅是转产所需的大笔资金,对于这些年盈利微薄甚至亏损的碳铵企业来说,也是一个难以跨越的门槛。因此,现阶段,大多数碳铵企业正面临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一个艰难抉择。

  转产道路并不平坦

  对于碳铵企业来说,在转产方面有很多选择,可以选择生产目前市场上销售情况比较好的甲醇和液氨,也可以利用二氧化碳和氢气回收装置,生产食品级二氧化碳等等。对于碳铵企业来说,这些都是比较好的选择,由于与以前的生产工艺结合起来,还能解决工人的就业问题。但是,对于只是地方政府进行管理的集体企业来说,存在的困难是不言自明的。

  转产资金让企业不堪重负。陕西米脂县氮肥厂是一家年产15万吨碳铵的小氮肥企业,当地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进行转产甲醇有着原材料优势。可是由碳铵改产甲醇,不仅要新上甲醇合成塔,还要上脱碳装置,哪怕是只上马3万~5万吨的小甲醇装置,也要投资1000多万元,要是再对造气炉扩能改造,配套其他装置,所需资金将超过1500万元。而且如果煤质不好、硫含量高、脱硫问题没有解决好,合成氨联产甲醇就是死路一条,而将脱硫设备添置好,又需要一大笔的资金。

  当年碳铵之所以能够在全国迅速扩展开来,就在于其投资少,所需的技术含量不是很高,同时也决定了企业的规模不可能太大,有好多还存在原材料运输方面的问题。因此,在化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碳铵市场不断萎缩,利润也在不断降低,同时各种成本却在不断增长,很多企业能够保本经营就已经很不错了,别说一千多万了,拿出一百多万也有很大的问题。而且由于企业都是地方政府经营,国家不可能在资金上进行支持,而且碳铵企业也难以解决污染问题,几乎不可能从环保方面获得资金支持,资金就成了企业转产的瓶颈。

  技术和市场也在制约企业的转产。进行转产,虽然产品与原有的产品有着生产方面的联系,但是在具体的技术和市场运作方面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就转产尿素来说,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曹一平教授告诉记者,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由于尿素含氮量高并且稳定,在引进尿素装置后,国家曾先后投资上亿元资产,力图将现有的小型碳铵生产装置全部改造成小型尿素生产装置,就着碳铵装置的外壳改造里面的设备。这种设想在经过大量的生产实践检验后并没有成功,特别是从能源循环角度来看,根本不划算,而对设备进行全部更换,又没有相应的资金。进行甲醇等其他化工产品的生产,还会面临技术问题,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就是,传统碳铵厂所能留住的高端技术人才不是很多,进行转产需要聘请相关的技术人才,对于企业来说又是一个挑战。

  进行转产,还需要面临销售渠道和市场运作方式的转变。在转产方面,液氨被公认为一个比较现实的发展方向,但是液氨的运输和市场都与碳铵有着很大的不同,而且液氨的市场走势到底如何,也是一个未知数,盲目地转产只会让企业走出一个困境之后进入另外一个困境。有专家分析道,目前全国有 400来家小氮肥企业,如果都大幅削减碳铵甚至只产甲醇和液氨,以平均5万吨/年液氨规模计算,一年就有2000多万吨的液氨需要销售。一方面,液氨最大的消费领域是复合肥生产,但这一领域对液氨的需求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在目前铁路运力紧张的情况下,这2000多万吨液氨大多只能靠公路运输,运费昂贵不说,安全就是大问题;最可怕的是,如果市场上液氨供给量成倍增加,供大于求和价格大幅下挫将成必然,液氨就会成为碳铵企业的又一个难题。

  改制为企业注入源头活水

  市场经济中激烈的竞争让体制陈旧的碳铵厂感觉到招架不住,不仅难以争取到资金注入,还难以获得企业发展所需的人才,通过改制来转变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方法,就成了突破发展瓶颈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据当时的化工部总工程师冯元琦介绍,在大力发展碳铵的时候,国家提出每个县都要建一个碳铵厂,由当地政府主管。因此,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工业不发达的地区,碳铵厂一度成为当地的一个主要经济来源。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虽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但是很多企业也背负上了沉重的包袱,以前的集体所有制体制又成了企业创新发展的约束。由于没有良好的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获得贷款支持的难度很大;在人才管理方面,没有先进的管理体制,也难以留住企业所需的人才。

  陕西碳铵企业的发展历程就体现出了改制的重要性,陕西本来有29家碳铵企业,其中有17家因各种原因死掉了。在活着的这12家中,除米脂县氮肥厂一家仍是国有性质,其余的11家企业都因为通过租赁、承包、股份制等形式实现民营化改造而起死回生。

  陕西理想化工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年产3.5万吨合成氨、14万吨碳酸氢铵的汉中市氮肥厂,在2002年,不仅连年亏损,而且债务负担严重。在2002年成功实现民营化以后,得到了外部资金注入,对原化肥装置实施节能技术改造,使单位产品能耗大幅下降,实现了污染物达标排放。同时,改革也为企业的经营模式带来了改变,将原企业二级批发销售模式改变为直销模式,大幅压缩了销售环节和销售费用。此外,改革还让企业在多元化经营方面取得了成功,该企业分别在 2003年和2006年与青岛啤酒集团和汉中农科所组建成立青岛汉中公司和汉中农科种业有限公司,把企业经营范围扩展到化肥、啤酒、种子、农用橡塑、塑料编织袋等各个领域,顺利实现了多元化经营,规避了单一碳铵产品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石家庄滹沱河化肥厂销售部的王部长告诉记者,他们企业现在的碳铵生产量与以前相比下降了好多,已经渐近地转产液氨和甲醇。进行转产,即使是渐近进行的,每次也需要投入几百万元的资金,为了能够获得资金支持,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由焦化集团进行入股投资。改制以后,企业不仅能获得了技术改造资金,最重要的是在管理方式上变得更加灵活,激活了员工的积极性,在市场运作方面也变得更加灵活,从而渡过了发展难关。

  从碳铵自身找出路

  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沈其荣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说,碳铵是中国特定时期特有的一个产品,现在陷入发展困境与其自身特点有着很大的关系。碳铵的含氮量比较低、利用率低,而农民喜欢见效快的;碳铵有着刺鼻的味道,而且是粉末状,不适于机器操作,而当前农民在施肥方面喜欢省事的;碳铵的化肥性状差,容易挥发和结块,尿素和复合肥就没有这样的问题。难道除了转产,碳铵企业就没有别的出路吗?其实不然,有关专家提出,碳铵企业还可以从碳铵自身找出路。

  将碳铵进行大颗粒生产。使用碳铵有几十年了,农民对碳铵有着很深的感情,但是由于碳铵的粉末状和化学性状差,让农民在面对选择的时候往往更愿意多花钱去施用尿素或复合肥。碳铵的粉末状不仅使其不能进行机播,还容易挥发,因此生产大颗粒碳铵也就成了一条出路。

  由于碳酸氢铵含水量高,生产过程形成的结晶细小,氨的挥发浪费严重,并且容易结块,农民施肥很不方便。现在国内的化肥研究单位经过多次试验,已研究成功大颗粒碳酸氢铵,并取得了中试成功,现在有示范厂已生产出2mm以上、如同米粒一样大小的大颗粒碳铵产品。这种新的生产工艺仅利用自身产品生产过程,便可以使产品升级,不花大的投资,并能节约能耗,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大颗粒碳铵因为颗粒大,施肥方便,不但能直接用手撒,也可以用耧播,而更重要的是肥效长,不容易挥发浪费,利用率高,农民多花钱也情愿,按有效氮计算比买尿素要合算,农民喜欢。大颗粒碳铵含水量下降,氨挥发损失明显减少,肥效增高,肥料施入土壤后的流失减少。而且大颗粒碳铵不结块,由于结晶颗粒增大数倍,在存放时,不会结块,并能减少搬运中的破包现象。

  在投放市场之后,颇受农民的青睐,每吨化肥提高20元仍然不会影响农民的接受度。按合成氨4万吨/年生产能力计算,每年可生产碳铵7.2万吨,增值达230万元以上;出厂价格提高15元/吨,增利可达288万元以上,可使厂家和农户双满意。

  发展长效碳铵。当提起长效碳铵的时候,业内的专家和企业都表示不仅听说过,而且对其还非常了解,但是目前在国内的推广情况并不是很好,还需要有关涉农部门做好推广工作。在采访过程中,沈其荣校长告诉记者,长效碳铵在我国已经发展了三十多年,可是一直没有真正推广开来,主要受制于高氮的尿素和施用方便的复合肥的冲击,另外也需要对长效碳铵进行全面的宣传。

  不过冯元琦告诉记者,只要施用方法得当,要想达到省钱、省工、长效的效果不成问题。经过试验证明,长效碳铵可以将肥效从30天延长到110天左右,利用率也从25%提高到了35%,而且长效碳铵的价格增长不明显,降低了施肥成本。不仅在施用上有着较好的效果,在二氧化碳的排放上,长效碳铵的排放量要比尿素的排放量少27%,长效碳铵中的碳酸氢根,渗透到地下600毫米的时候,和土壤里的钙结合,就会形成碳酸钙,不会对土壤造成什么影响。

  最重要的是进行长效碳铵的转产不需要太多的资金,只需要添加溶剂的装置和搅拌装置就可以了,不需要对现有设备做太大的修改,需要的资金很少,而改造成尿素一般需要花费五六千万元的资金。转产长效碳铵增加的费用和通过提高利用率降低的成本可以相抵,所以对于农民来说施用长效碳铵不会增加负担。

  除了在大颗粒和长效碳铵方面做文章,企业还可以参考由中科院南京土壤所的李庆奎院士发明的在碳铵颗粒外面裹上一层拘溶性磷肥(如钙镁磷肥)来增加稳定性的做法,还过添加十六烷基幻酰氯来增加它的结晶性状。

  面对激烈竞争的竞争,经历了几十年发展历程,也见证了碳铵在中国兴衰的碳铵厂,应该积极主动应对竞争,在外界的诸多挑战中寻找合作机会,通过改制来使企业能够灵活应对挑战,通过转产或者在碳铵上做文章来为企业寻找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不管选择哪个产品进行突破,一定要对市场进行客观的分析,从而保证产品在推出之后能够开拓市场、站稳市场。
 

【发表评论】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

相关信息
  ·碳铵企业应在机制和市场中找出路 (2007-9-25)
  ·缓控释肥技术让化肥产业迎来春天 (2007-9-25)
  ·2007-2008化肥淡储招标文件下载 (2007-9-24)
  ·测土配方施肥助推河南小麦产量创新高 (2007-9-24)
  ·2007/2008年度化肥淡季商业储备分区域标的数量 (2007-9-24)
  ·近期碳铵市场价格行情有所上涨 (2007-9-24)
  ·中国:一铵加征出口关税日趋明朗化 (2007-9-24)
  ·发展缓控释肥产业将给农业带来什么? (2007-9-24)
  ·《缓控释肥料》行业标准10月1日起实施 (2007-9-24)
  ·我国首部缓控释肥料行业标准10·1实施 (2007-9-24)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栏目导航 | 在线投稿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B2B
2004-2009©版权所有:农资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农资网保留一切权利
客户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术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