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季早稻病虫发生实况
今年我省双季早稻种植面积439.48万亩,与去年相当。双季早稻病虫总体发生程度为大发生,发生面积1500万亩次,防治2000万亩次,较去年增加25%。受雨季强对流气候影响,稻飞虱等迁飞性害虫随西南气流和降雨提早大量迁入我省,迁入虫量之大,范围之广为近二十年罕见,稻飞虱等迁飞性害虫大发生。主要病虫的发生情况:
1、稻飞虱:全省双季早稻稻飞虱大发生。发生面积370万亩次,较去年同期增加85%。
其主要发生特点:迁入峰早、峰次多、范围广、虫量大。5月下旬至6月上旬全省90%以上县站灯下持续大量迁入,诱虫量普遍在万头以上,多的达50-90万头,是常年的5-10倍,甚至100倍以上。由于今年迁入早,闽西北稻区5月中下旬田间虫口密度就达到防治指标,主害代比常年提早且增加了一代。5月下旬龙岩、三明、南平、漳州四个市第二代稻飞虱发生面积占双季早稻种植面积30%以上。6月中下旬第三代稻飞虱发生面积占双季早稻种植面积50%。稻飞虱百丛虫量3000头以上占双季早稻种植面积的27%,百丛万头以上占7%。
2、稻纵卷叶螟:全省双季早稻稻纵卷叶螟偏重发生,南平、三明、龙岩、宁德大发生。发生面积200万亩次,较去年增加33%。
其主要发生特点:迁入早、范围广、迁入量大、蛾峰持续时间长。5月下旬初开始,龙岩、三明、南平、宁德等市陆续出现明显迁入峰,较去年早了10-15天,田间蛾量是去年同期的2-3倍。6月上中旬各地又普遍出现明显迁入峰,6月5日闽清、建瓯、福清等十几个县市平均亩蛾量1069头,高的达2万头以上,为去年同期4-5倍。5月下旬大量迁入的稻纵卷叶螟开始在双早稻田和早插的单季稻产卵繁殖为害, 6月下旬第三代稻纵卷叶螟陆续进入了暴发期,发生面积占双季早稻种植面积的25%;7月中下旬再次形成为害高峰,发生面积占双季早稻种植面积的20%。田间卷叶率10%以上的占双季早稻种植面积的16%,卷叶率20%以上占4.5%。
3、螟虫:双季早稻螟虫发生面积240万亩次,二化螟偏重发生,三化螟偏轻,与去年相当;其中二化螟发生180万亩次,三化螟发生60万亩次。主要发生特点:冬后虫口残留基数高,越冬死亡率偏低。一代二化螟发生期提早且参差不齐,发生为害时间长。
4、稻瘟病:双季早稻稻瘟病偏轻发生,发生面积30万亩(其中早稻叶瘟20万亩,穗瘟10万亩),与去年相当。主要发生特点:早稻叶瘟的发生点多面广,发病品种(组合)多。
5、稻纹枯病:双季早稻偏重发生,发生面积250万亩。
二、单季稻病虫发生实况
单季稻种植面积664.37万亩,较去年略增。当前单季稻病虫总体大发生,至8月中旬已发生面积1900万亩次,防治2300万亩次。自6月中旬雨季结束后,我省进入高温干旱时期,持续高温干旱创历史新高,8月份以来,我省连续遭受第七、八、九号台风“帕布”“蝴蝶”及“圣帕”的影响,稻飞虱等迁飞性害虫再次大量迁入,单季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呈大发生态势。
1、稻飞虱:全省单季稻稻飞虱大发生,已发生870万亩次。主要发生特点:一是继5月下旬至6月上旬的大迁入峰后,灯下虫量有所下降,但6月24、26日灯下仍出现上千头以上的迁入峰,褐飞虱比例上升。松溪县6月26日灯下诱虫21104头,其中褐飞虱占12%;长汀县测报灯下6月23-24日共诱虫11925头,其中褐飞虱占30%;仙游县6月23-24日灯下出现诱测高峰,诱虫25984头,其中褐飞虱占4.05%。大范围褐飞虱主迁峰出现在7月下旬和8月中旬。7月下旬平均迁入虫量3000头,多的达5-7万多头;8月13日至20日平均迁入虫量达3万多头,多的达20-30万头。二是持续迁入的褐飞虱使单季稻田间第三、四代稻飞虱大发生,田间虫量居高不下,褐飞虱田间比例高达90%以上。三是由于8月上中旬稻飞虱防治适期持续降雨影响了稻飞虱的防效。稻飞虱百丛虫量3000头以上占单季稻种植面积的45%;百丛虫量万头以上占10%。据30个县(市、区)统计,目前田间平均百丛虫量2350头,平均亩卵量近20万粒,是去年同期1.3倍,部分失治田块已出现塌圈。预计9月上旬将出现为害高峰期。
2、稻纵卷叶螟:全省单季稻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已发生面积500万亩次。主要发生特点:6月下旬稻纵卷叶螟开始持续迁入单季稻田,使单季稻田间第三、四代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田间蛾量上升快,且蛾峰持续时间长,田间多种虫态并存,世代重叠严重。田间卷叶率10%以上占单季稻种植面积的22%;卷叶率20%以上占单季稻种植面积的5%。据30个县(市、区)统计,目前单季稻平均百丛虫量70头,高的650头;平均卷叶率10%,高的达40%以上,较去年及常年明显增加。预计9月上中旬将出现螟卵盛孵高峰。
3、螟虫:单季稻螟虫已发生面积190万亩次,其中二化螟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60万亩次,三化螟轻发生,发生面积30万亩次。主要发生特点:由于二代二化螟发生期偏迟且发生期拉长,造成迟插单晚田受害较重;二化螟发生继续从山区向沿海平原扩大。
4、稻瘟病: 单季稻叶瘟总体偏轻发生,已发生面积20万亩,但在山区、老病区由于菌源充足,山区雾大露重,品种抗性差等因素穗瘟仍有偏重发生的可能。
5、稻纹枯病:单季稻总体偏重发生,已发生面积275万亩。多台风雨天气使水稻受淹严重地区纹枯病偏重发生。
6、其他病虫:水稻病毒病如齿矮病、黑条矮缩病和普矮病等龙岩、三明、南平等市发生。
三、双季晚稻病虫发生趋势分析
今年我省双季晚稻种植面积385万亩,与去年持平略减。据气象部门预测,九月份登陆或影响我省的台风或热带风暴有1个左右,大致出现在中旬中期,预计今年出现“23型”秋寒初日西北部略早,中部偏早,东南部偏迟;出现“20型”秋寒初日东南部略迟,其余略早。 根据早稻、中稻病虫发生实况及病虫源残留基数,结合晚稻品种布局、未来的气候条件和历史资料综合分析认为,双季晚稻病虫仍有可能大发生,发生面积1300万亩次。其中稻飞虱将大发生;稻纵卷叶螟将偏重发生,沿海局部稻区大发生;螟虫、纹枯病、细条病、稻瘟病中等发生,局部偏重。
1、稻飞虱:预计双季晚稻稻飞虱将大发生,发生面积400万亩次,较去年增加30%。其主要依据:一是单季稻稻飞虱大发生,残留大量虫源,随着单季稻的收割逐渐迁入双季晚稻为害。二是灯下褐飞虱迁入峰次多、虫量大、范围广。据30个县(市、区)统计,从7月20至8月中旬单灯累计诱虫量平均为4.8万头,较去年同期增加4-5倍,褐飞虱比例上升至90%以上。特别是8月13-20日各地灯下普遍出现持续的褐飞虱迁入高峰,平均迁入虫量3万头左右,高的达20-30万头,新罗区灯下13-20日共诱集稻飞虱40.6万头,是去年同期同点诱虫量的181倍,迁入峰比常年早20天左右;三是当前双季晚稻已发生60万亩,较去年同期增加50%,田间虫量高,短翅型成虫比例高。据30个县(市、区)调查,平均百丛虫量为515头,高的达5000头,是去年同期的3倍,其中短翅型成虫平均百丛虫量为90头,是去年同期的2倍;四是气候预报9月份台风影响及多雷阵雨天气,有利于异地虫源的回迁而加重为害。
2、稻纵卷叶螟:预计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发生面积200万亩次,较去年增加11%。其主要依据:一是目前单季稻田间发生严重,虫口残留量较大;随着单季稻的收割卷叶螟蛾将大量迁入双晚田加重为害;二是目前双季晚稻卷叶螟全省已发生42万亩,与去年同期相当。三是9月份的台风雨气候极有利该虫产卵孵化、幼虫成活为害和异地虫源的迁入补充为害,近年来晚季第七代在福州以南沿海稻区发生较重。
3、螟虫:预计四代三化螟为中等发生,发生面积60万亩次;二化螟在沿海稻区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30万亩次,与去年相当。据30个县(市、区)统计,第三代三化螟已发生20万亩次,与去年相当,第三代亩虫量平均370头,枯心率平均0.37%,与去年相当。
4、稻瘟病:全省双季晚稻叶瘟轻发生,预计穗瘟中等发生,山区、半山区、老病区部分品种偏重发生,发生面积为60万亩。主要原因:一是当前全省双季晚稻叶瘟已发生7万亩,与去年同期相当;二是我省晚季主栽品种(组合)多数已种植多年,抗病性减退,优质稻所占比例逐年加大,抗病性差;三是当前气候为时晴时雨,田间湿度大,田间菌源充足,极有利叶瘟的发生蔓延。且破口抽穗期易遇秋淋雨,山区、半山区多雷阵雨,雾大露重,如再遇秋寒天气,穗瘟就有重发的趋势。
5、稻纹枯病:预计偏重发生,发生面积200万亩。为常发性病害,近期多雷阵雨和台风天气,适温高湿,田间病情发展较快。据30个县(市、区)统计,纹枯病已发生20万亩,与去年同期相当。
6、细菌性条斑病:预计细条病中等发生,发生面积70万亩。由于近期的多台风雨气候,局部稻区细条病扩展较快,如果9月份有台风登陆或影响我省,细条病在沿海、沿江、低洼受淹稻区就有流行的可能。
来源:福建省植保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