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全省各植保站调查监测结果,结合天气条件等综合分析,预计全省蝗虫总的为中等发生,部分密度较高县(市)的局部地块将达到偏重发生程度。农田发生面积约为500万亩左右。主要发生区域为中西部的齐齐哈尔、大庆、绥化市及黑河市南部的农牧交错区。预计危害高峰期约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蝗虫优势种群为大垫尖翅、中华稻蝗、稻蝗等。
预报依据
1、 越冬基数接近常年,存活率较高。2006年秋季40个基层站越冬基数调查,蝗虫越冬卵量平均平方米3.28块,最高为11.7块卵,与上年、常年接近。今年春季调查,冬后存活率达96.5%,属较高年份。
2、 孵化期与常年接近,密度高于常年。据杜蒙、林甸、肇源、泰来、富裕、龙江、肇东、安达、北安、五大连池、嫩江、阿城等地调查,早生型蝗蝻5月下旬陆续出土孵化,晚生型蝗蝻6月中下旬开始孵化,与常年接近。蝗蝻密度平均每平方米30-40头,最高平方米达100-200头,目前蝗蝻大多处于2-4龄期,主要集中在草原、农牧交错区的荒地及稻田池梗上。
3、 气象条件对蝗虫发生有利。去年秋季全省平均气温比历年偏高1.1℃,降雨偏少33%。冬季(12月-2月)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4.1℃,是历史上温度最高年。冬季降雪18.5毫米,偏多46%,有利于蝗虫发育、成熟及蝗虫卵越冬存活。气象部门预测,7月份气温正常偏高,降水接近常年, 8月份降水多的可能性较大,对蝗虫的发生与进入农田危害非常有利。
综上分析,尽管蝗虫越冬基数不高,但冬后存活率较高,且目前蝗蝻密度较大,大部分在草原、农牧交错区和田边危害,尚未进入农田,但随着7、8月份进入雨季及草原打草期,草原上食物匮乏,将促使蝗虫进入农田,造成危害。为此,各地要加强田间监测,密切注意蝗虫发生动态,及时发布预报,当田间蝗蝻密度较大,超过防治指标时,应及时积极组织农户,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蝗虫危害。
来源:黑龙江省植检植保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