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中,农药产业成为政策关注的重点。结合产业现状和相关指导政策,国家农药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将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大科研投入和控制环境污染列为行业三大发展主题。
农药产品同质市场无序竞争
我国农药行业虽然建立起了完整的产业链,但仍存在着布局方面的很多问题,尤其是在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带动下,以及世界农药巨头更深层次的“走进来”情况下,作为基础支农产业的农药行业,行业的矛盾表现得更为突出。
2005年,我国农药生产企业2200余家,其中原药生产企业近500家,加工(含少量分装)企业1700多家。常年生产250多种原药,农药总产量中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的比例分别为45%、13%和41%。但大部分农药品种均为仿制品种,自主创制的品种数量不足10%。根据国家统计局数字,2005年我国农药产量(原药)突破百万吨达103.94万吨,我国农药原药消费量28.3万吨,同比增长了9.1%。其中,杀虫剂消费量增长了8.9%,除草剂增长了24.6%,杀菌剂增长4.0%,农药行业销售额达624.52亿元。销售额5年来增长了2.4倍,年复合增长19%,尤其是近两年增速均在30%以上。如果除去部分农药制剂产量计入原药产量的增量,根据校对值,2005年我国农药实际产量达68万吨,从产量上看,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农药原药生产国,但市场规模只占全球农药市场销售额的6%,还只是世界第五。
历史上我国农药产业政策相对宽松,行业进入壁垒低、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状况严重。全球8家主要农药跨国公司的销售额占全球农药销售总额的80%左右,而我国农药生产企业近两千家,即使上市公司中农药类产品销售收入最大的也仅占全国销售收入的3%左右,行业集中度甚低。这导致国内农药市场无序竞争,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单一农药企业经济实力差又导致新药研发投入低,整个行业始终处于产品同质、压价竞争的恶性循环中。
国家农药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将对未来农药市场的走势产生决定性的影响,顺应国家产业政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的农药企业将在未来的产业整合中获得更有利的位置。2006年7月1日起,申请农药企业核准的注册资金最低要求为:原药企业3000万元,制剂(加工、复配)企业1000万元,鼠药制剂、分装、卫生用药企业500万元,不再受理申请乳油农药企业的核准,这明显提高了农药行业的准入门槛。国家的调控正迫使我国企业向规模化发展。而即将进入我国市场的一些国际企业,也无一不是巨型企业,只有规模化才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与之一争高低。 本稿由中国化工网www.chemnet.com.cn整理 农药行业将在变革中获得新生
在国家建设新农村战略一系列政策引导下,我国农药行业未来五年面临良好发展机遇,但良好的外部环境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农药行业获得新生的主导因素还在于行业和企业的内部改造。除了加大自主研发、避免同质价格竞争、通过行业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外,控制销售渠道将成为近期农药企业竞争的焦点。从国际农药产业发展规律看,行业利润正在由制造原药向成品制剂和销售渠道转移。同样一吨草甘膦除草剂,国内企业以原药形式出口仅能获得不到3万元的销售收入和几千元的毛利;而国际上一些公司则通过销售各种浓度的制剂、稀释助剂和施药器材来获得几倍甚至十倍的销售收入和毛利。国内上市农药企业大部分仍然停留在化工品制造商的水平,改变赢利模式是提高行业集中度和综合竞争力的关键。
但与发达国家农药企业所面对的集约化、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不同,国内农药企业未来较长时间内仍将以单一经营规模小、农药使用知识缺乏、价格承受能力弱的小规模农户为主要销售对象,创建低成本销售渠道、提供配套售后服务和培育品牌忠诚度可能成为未来国内农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