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山西高新农业技术市场采访,多家农药经销商向记者坦露,多年来高毒农药其实一直在该省农药市场中“唱主角”,使用量占到80%以上,而毒性较低的生物农药所占比重仅为3%~5%。
这一尴尬现象的背后,隐藏着诸多弊端。高毒农药带来的“后遗症”危害深重。首先是它对环境安全的破坏,农药造成的环境污染随之正愈演愈烈;其次,由于高毒农药造成农药残留过高,已构成农产品出口的一大壁垒。再之,经常与高毒农药“亲密接触”的农民,中毒事件呈上升态势。据山西省植保植检总站统计,2004年该省无公害农药品种呈增加趋势,较2003年使用量增加80多吨,提高24个百分点,但这样的兆头仍不能掩盖“绿色农药”遭遇慢性“肠梗阻”的现状。从山西省农药检定所获悉,目前该省共有57家正规农药生产厂家,但登记生产“绿色农药”的只有七八家。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是农药生产企业考虑最多的,还是如何快速杀死害虫,以及降低成本和追求简单的生产工艺。而低毒、环保的“绿色农药”在研发力量、市场推广、认证体系等诸多方面“羽翼”尚未丰满,所以难以在市场上与高毒化学农药抗衡。(金建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