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耕到来,农资打假再度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记者在广东、广西、海南采访中一个突出的感受就是,面对假劣农资坑农害农事件屡有发生,在春耕时节集中打击假劣农资必须出重拳。 据了解,去年广西农资打假共查获假冒伪劣农资9580吨,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5165万元;而与广西相邻的广东,本地产复混肥质量抽样合格率仅60%。其中,湛江11户农民由于施用了假化肥,1000余亩香蕉林叶枯根死,直接经济损失达400多万元,农民们辛苦了两年,眼睁睁地看着前期投入全部打了水漂。 为确保今年春耕生产顺利进行,有效防范假劣农资坑农害农事件发生,记者经过深入农村田间地头采访认为,当前农资打假应抓住三个要领。一要狠抓源头监管,重要的是要把好行政许可关。按照“谁发证、谁监管”的原则,各级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证照审批和产品登记审定时,应该认真履行职责,公开程序,严格条件,接受监督,确保发证企业和发证产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以此杜绝劣质产品和制假企业滋生蔓延。二要把好生产监管关。各级农业部门应积极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属地化管理要求,坚决取缔无证生产企业,捣毁非法生产黑窝点。三要整顿市场秩序,抓好流通环节。当前应坚决查处生产经营假劣产品、无证生产、添加未登记成分、扩大应用范围、一证多用、套证或冒证、标签不符合规定等违法违规行为。 杜绝假劣农资,支援春耕生产,是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具体行动。随着各地春耕陆续展开,农资市场开始升温,农资打假一刻也不能有丝毫放松,这样才能有效保护农民利益,把新农村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