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春耕生产已经全面展开,正是农药销售和使用即将进入高峰、农药监督和管理急待加强的关键时期,为加强农药管理,确保粮食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省农业厅于3月31日上午在南昌召开了全省农药管理工作会议。会议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两个1号文件”、“两会精神”以及全国农药管理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了2006年农药管理工作的成效和经验,表彰了农药监管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深化认识,明确目标任务,并就 2007年农药管理重点工作进行了具体布置。
省农业厅副厅长张忠平出席会议并讲话。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李光英处长在会上全面地介绍了我国农药管理情况。省植保站站长舒畅主持会议。省植保站书记熊绍员在会上宣读了表彰决定并就2007年农药管理重点工作进行了具体布置。厅粮油局局长刘宝林,经作局局长程锦出席会议。
张忠平副厅长在讲话中全面地总结了近年来江西省农药管理工作,并就进一步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农药监管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行了阐述。他说,近年来,经过农药生产、经营企业和农药监管部门的共同努力,江西省农药市场供应和规范管理两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一是农药生产供应充足,优质名牌产品不断涌现。近年江西省每年新增国家定点农药生产企业5家左右,新批农药产品100个以上,江西已成为全国农药产业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一批生产先进、管理优良和迅速成长的农药生产企业已成为服务农业的活跃力量,农药供应基本能够满足生物灾害防治需要。二是农药统一监管工作已经起步。抓好农药监督管理是《农药管理条例》赋予农业部门的重要职责,省农业厅已将全省农药监管职能委托给省植保站,负责全省农药的产品登记、质量监督、标签管理、市场检查等工作。经过全省药管系统共同努力,江西省农药监管工作初步形成上下“一条心”、队伍“一面旗”、工作“一盘棋”、查案“一张网”的良好局面。三是全省农药监管体系逐步完善。绝大多数市、县建立了农药监管执法机构,充实了人员队伍,配备了基本条件。四是查处了一批农药违法案件,促进了市场规范,去年仅省植保站就牵头查处了7起假劣农药案件。五是农药标签、质量合格率进一步提高。据统计,2006年全省各地抽查农药标签2000多个,合格率69.4%,比去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抽检农药产品质量436个,合格率77.4%,比去年提高了近1个百分点。同时,省药管所直接组织交叉执法抽查农药标签303个,合格率68.6%,抽检农药产品质量30个,合格率87.5%,农药标签和产品质量与去年相比,均提高了3个百分点。
张忠平副厅长强调,农药监管是农业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既关系到农药市场秩序,又关系到农业生产发展;既是农业减灾增产的关键措施,又是农民节本增收的重要途径;既涉及到国家粮食安全,又涉及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特别是近年来江西本土农药企业发展迅速,监管压力明显增大。2004-2006年,江西省新批农药产品361个,占总量的53,8%;仅2006年,省药管所共初审通过了249份农药登记办证资料,与上年相比增加了132.7%,初审上报了953份农药登记田间药效试验申请,与上年相比增加了90.6%。新阶段、新形势要求我们必须深化对做好药管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进一步强化措施,把农药管理抓紧抓好。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农药管理工作是保证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农民节本增收的迫切需要;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迫切需要;是维护农村生态和社会和谐的迫切需要。
张忠平副厅长强调,要认清形势,提高搞好农药监管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据省植保站监测分析,今年病虫灾害形势依然严峻。一是去年暖冬,螟虫基数高;二是春夏多雨,感病品种多,稻瘟病重发可能性大;三是稻飞虱、卷叶虫等迁飞性害虫正处于新一轮重发周期。因此,加强农药监管,确保农民用上放心药,是搞好病虫灾害防控,保障农业生产的重要工作。同时强调,各级部门必须正视江西省农药监管工作面临的繁重任务。农药生产经营企业有待进一步规范,特别是快速发展中出现了鱼龙混杂的现象;农药监管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乡镇一级断层,村组监管出现空白;农药质量、标签和农产品农药残留合格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标签问题较突出;高毒农药禁用工作有待进一步落实。
张忠平副厅长强调,今年的农药监管工作,要紧紧围绕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落实范小建副部长在全国农药管理工作会议上提出的“确保常规农药质量不下滑,高毒农药市场上不出现”的要求,切实服务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行动”、“高效经济作物和园艺产业促进行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行动”等三大行动,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要牢牢抓住农药登记管理、市场监督、安全使用和农残监控四个环节,努力实现三个转变:一是推进以质量管理为主,向质量和安全并重的转变;二是推进以堵为主,向堵疏结合转变;三是推进以监管为主,向监管和服务并重转变。今年农药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农药质量合格率提高5个百分点,农药标签合格率提高10个百分点,农药利用率提高1个百分点,高毒禁用农药彻底退出市场。为此,要突出抓好以下重点工作:一要抢抓重点季节,即春耕备耕和早、晚稻病虫防治关键时期;二要主抓重点品种,即稻瘟病、稻飞虱、果树病害防控用药等;三要狠抓重点地区,即已发现制假的企业和质量、标签合格率长期偏低的市县;四要力破重大案件,即要抓一批典型案件,严厉处罚,曝光处理。
张忠平副厅长就高毒农药禁用工作特别强调,禁用甲胺磷等高毒农药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政策性强、潜在风险大。各级农药监管部门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务必尽快列上重要工作任务,务必全力以赴打好高毒农药的“狙击战”。按照属地责任制,如果哪个地区再出现禁用农药泛滥及引发的人畜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等事故,农药监管部门难辞其咎。落实好高毒农药禁用工作,要发挥农药监管系统整体的力量,明确属地管理的原则,各地要各负其责,千斤重担大家挑。各地今年一要抓好一项基础工作,即广泛的宣传、科学的引导;二要做到两个结合,即禁用品种清理与疑似禁用成份抽检相结合,全面普查与举报线索专项检查相结合,曝光几个违法要案;三要抓好生产、市场、使用三个相互关联的环节,三管齐下确保“禁高”落到实处。省、市级农药监督管理部门等下要签订责任状,做到“两确保两力争”。两确保:一是确保所管辖区内农药市场上无1瓶(袋)甲胺磷等禁用高毒农药上市销售;二是确保所管辖区农药生产企业不生产1瓶(袋)含有禁用成份的高毒农药。两力争:一是力争做好所管辖区内禁用高毒农药的政策宣传和替代品种的科学引导,使农民不主动购买、不继续使用禁用农药品种;二是力争做好所管辖区余存的禁用高毒农药妥善处理工作,督促责任单位按有关规定及时将其进行无害化处理。今年的“禁高”工作,省农业厅将进行认真的督促检查和评比表彰,年底将以省农业厅的名义作出表彰奖励。
张忠平副厅长强调,要强化保障,完善制度,努力构建农药有序监管的长效机制。一是着力抓好农药执法体系建设。要适应农药管理新形势,必须按照责权一致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加强农药执法体系建设。市、县要明确农药管理机构,落实专业管理人员,乡镇要逐步建立兼职的农药监督信息员队伍,延伸监管工作触角,加强基层农药监督管理。二是着力提高农药管理和服务能力建设。一要提高农业部门服务能力。二要提高农民维护自身权益能力。要广泛宣传农药法律法规,介绍农药识假辨假常识,指导农民在购买农药产品时要注意索证索票,提高农民自我保护能力。三要提高农药企业诚信经营能力。要积极推进质量认证、诚信管理等工作。三是要着力构建农药有序监管的长效机制。一要健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二要严格质量抽检制度。三要完善投诉举报制度。省农业厅已正式公布农药打假举报电话(0791-7159991),各地也要建立健全投诉举报处理程序和相关的管理制度,逐步完善“闻报必动、有诉必接、接案必查、查必到底”的投诉举报处理机制,进一步疏通投诉举报渠道。四要建立农药管理信息月汇报制度。五要落实案件协办和督办制度。要在省药管所的统一组织下,全省药管部门“一张网”围剿,让假药没有藏身之地。同时,还要责成生产企业自觉进行全省范围的“召回”。六要建立绩效考核评价制度。逐步建立完善农药管理考核与激励机制。
李光英处长在会上从我国农药生产和使用基本情况;我国农药市场现状;加强农药监管的工作原则及采取的主要措施;执法实践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四个方面,深入浅出地进行了详尽的讲解。
会上表彰了一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宜春市农业局等21个单位获农药监督管理工作先进单位;袁州区农业局彭春财等33位同志获农药监管工作先进个人。会上,省植保站与各设区市农药监管部门签定高毒农药禁用工作责任状。
各设区市、县(市、区)农业局农药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人和受表彰农药监管人员参加了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