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行业目前流行这样的说法:原料赚的是“大团结”,袋子赚的是“分分钱”,农膜赚的是“厘厘钱”。这句话形象地道出了塑料编织袋和农膜企业近几年的困境。调查显示,目前仍有90%以上的农膜企业处于亏损状态,有1/3的农膜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有20%的企业负债经营。塑料编织袋加工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仅陕西省从2003年至今已有30多家塑编企业被迫关闭,占当地企业总数的1/3,而全国近几年破产关闭的企业更是超过500家。
但记者最近在采访中却欣喜地发现,虽然这两个行业这几年日子难过,但惨淡经营引发的行业洗牌,如今已初见成效,坚持下来的企业从去年开始已经扭亏为盈。
由于塑料编织袋、农膜的主要市场是消费水平及承受力较低的农村,价格很难随原料价格同步上涨,加之这两种产品技术含量低,行业准入门槛低,企业数量多而规模小,市场无序竞争激烈,导致企业在2003年原料价格大幅上涨后利润大幅下滑,多数陷入困境。然而在一派萧瑟中,我们高兴地看到,一些坚持下来的优势企业没有被市场淘汰,在一些小企业出局后,订单开始向大型优势企业集中,这些优势企业正在变得更加强大。
在农膜行业,山东日信、山东三塑、北京华盾等企业,由于长期致力于新产品开发和中高档产品生产,并十分注重售后服务,在社会上树立起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产品市场占有率和利润率近两年稳步提高。天津二塑、大连九塑等企业借搬迁之机,淘汰了落后设备,增加了高档产品生产线,实现了产品结构调整,为今后大发展奠定了基础。新疆天业股份塑料总厂承担的纳米材料改性地膜研究与应用项目,已经通过专家验收,该公司从而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纳米农膜生产企业,并有望成为国内纳米农膜的领军企业。而吉林白山喜丰塑业公司投资3000万元,在陕西建设了5000吨/年农膜生产线。这些企业的规模扩大和技术提升,使其在竞争中更具实力。
在塑料编织袋行业,包括西安洁美编织袋厂、渭河塑业公司等众多企业,通过实施设备节能节电技术改造和增加冰水机等措施,有效减少了电费和水费开支。而在塑料编织袋企业相对集中的陕西富平、三原等地,一些企业正在自发结盟,一方面联合采购原料,尽可能降低采购成本;另一方面,联盟中任何企业一旦接到大订单,都可分散到各企业中,以尽快完成订单。在产品定价方面,这些企业改变了过去各自为战、互相压价的做法,保证了企业合理利润。通过结盟,这些企业不仅没有被竞争激烈的市场淘汰,反而使自己的产品在占领本省40%市场份额基础上,成功打入了新疆、内蒙古、河南、青海、广东及东南亚等地。现在,这些企业正雄心勃勃地要把陕西三原建成闻名全国的“西北编织城”。
在惨烈的行业洗牌过程中,部分农膜和塑编企业通过有效摸索自己的发展道路,不仅生存下来了,而且抗风险能力都有了较大提高。今年以来,农膜和塑编行业都出现了明显的回暖现象,一反春节后是生产淡季的惯例,都提前开工,部分企业开工率甚至达到了98%以上。据记者调查,开工企业利润率目前都维持在较合理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