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正在神州大地全面展开,当前,保证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稳定农资价格十分重要。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和全国供销总社联合召开了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电视电话会议,提出要切实做好农资市场供应和价格调控工作,保持农资价格的稳定。
价格亟须稳定
在对社会主义 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基本要求中,生产发展是其首要内容。而农业生产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使农民买得到农资、买得起农资,有积极性购买农资。因此,保证农资价格稳定,不仅是建设新农村的物质需要,也是有关部门的重要职责。
目前,我国粮食生产总体情况稳定,但粮食供求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2005年,我国进口大豆532亿斤,进口棉花257万吨,粮食生产的基础并不稳固。从今后长期趋势看,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中,我国人口增长与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粮食增产的难度越来越大。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是稳定和增加粮食生产的前提;而稳定农资价格,无疑是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实现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此外,稳定农资价格也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需要。购买农资是农民最主要的生产性支出,农资价格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民的消费。保持农资价格稳定,实际上就是稳定农民的生产性支出,稳定农民的收入,也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多管齐下稳定价格2004年以来,化肥等农资价格有较大幅度上涨,年均涨幅达到12.8%。国家通过对化肥生产实行优惠电价、减免税收、实施淡季商业储备等措施,成功控制了化肥价格上涨。去年底,全国尿素价格与同期国际市场尿素涨幅89%相比,低了58个百分点。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毕井泉在电视会议上指出,目前我国对化肥价格的总体要求,已由前两年的控制过快上涨,调整为保持价格基本稳定。他说,做出这个调整是符合实际的,保持农资价格稳定的现实条件是具备的。
从供需平衡看,预计2006年我国化肥产量将达到5500万吨,比上年增长5.4%;去年冬季化肥淡季储备规模扩大到800万吨,比上年增加32%;春耕生产用种供应充足,柴油、农膜、农药等货源充足;此外,今年尿素出厂价在中准价基础上,上浮浮动幅度由10%扩大到15%,有利调动了化肥企业的生产积极性。综合诸多因素,今年农资供求形势将继续好转。
形成合力确保价格稳定
由于正值春耕用肥旺季,化肥价格可能出现季节性上涨。因此稳定农资价格任务仍相当艰巨,不能有丝毫松懈,需要密切关注市场行情,严格控制价格涨幅,确保价格在规定的最高限价之内。毕井泉提出,当务之急是各地区、各部门要坚定做好保持农资价格稳定的信心,认真落实各项稳定价格措施。包括督促各化肥生产企业千方百计开足马力,增加生产,保证市场供应,各部门要为化肥生产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缓解化肥季节使用矛盾,各地区要积极进行淡季储备;继续控制化肥出口,在以往暂停对尿素、磷酸二铵、磷酸一铵的出口退税同时,对尿素征收出口暂定关税。
必须着重强调的是,农资供应涉及到生产组织运行、产品流通运输、原料供应保障、优惠政策落实、市场价格监督等各个方面,需要各有关部门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急农民之所急,想农民之所想,切实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才能真正保持农资价格稳定,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