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吁有关部门联手打假,切实保障农民权益
新华网广州3月19日电(邱君红) 近日,湛江11户蕉农千亩蕉林毁于假化肥事件经媒体曝光后,假冒伪劣农资坑农伤农再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而记者通过多方采访了解到,目前假冒伪劣农资尤其是化肥在市场上的泛滥,远比人们想象的要严重,制假者疯狂造假,已经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不仅使农民深受其害,也使很多正规生产企业受到严重冲击。
1 泥巴都能造假肥
据《湛江日报》报道,近日,廉江石岭镇农民肖亚珠在镇里一家农资销售门市部购买了两吨磷肥,外包装的标识上注明生产企业为广东湛化股份有限公司。打开使用的时候,发现这化肥与以前买的颜色有些不一样,施用后也没有什么效果,怀疑自己买了假货,于是致电湛化公司投诉。公司销售人员赶到肖亚珠家,一看外包装,就初步断定是假冒产品,取样回来化验,完全没有磷含量,根本就等于泥土!
公司于是将情况反映到了廉江市工商局。经过调查,销售这批化肥的是石岭镇钟贞富化肥销售门店,店主一个月前从石城某农资批发站批发了三吨这种化肥。廉江市工商局顺藤摸瓜,找到了批发假化肥的店铺,可店铺的经营者却已闻风逃走。目前,工商部门正在对造假源头进行进一步调查。事后,湛化公司销售部门从厂里拉了两吨真化肥给这户农民,才使其没有遭受更大经济损失。
湛化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化肥生产厂家之一,磷肥销售量多年来居全国冠军。然而,提及这类假冒产品事件,湛化公司方面表现更多的却是无奈。公司一位负责人说,不仅仅是湛化一家,目前进口的和国内各大正规厂家的化肥都被大量假冒,销售受到严重冲击。仅今年一、二月份,湛化公司的化肥销售量就下降了25%,因为市场知名度高,公司生产的国家免检产品———“海珠花”牌磷肥也被大量假冒。目前湛化在全省各地和广西、海南等地都设有销售门店,仅湛江地区就有600多个,但面对市场上铺天盖地的假冒伪劣化肥,公司四处打假却力不从心,收效甚微。
2 复合肥逾半数不合格
“我们最近对广东、海南市场进行了明查暗访,发现目前市场上充斥着大量假冒伪劣化肥,制假贩假可以说已达到无所不用其极的疯狂地步”,湛化公司负责人说。假:用煤灰、石膏渣、石粉、高岭土、甘蔗淤泥等制造假磷肥、假复合肥欺骗农民。冒:专挑国际国内著名品牌如挪威海德鲁、德国狮马、芬兰星王复合肥料、湛化海珠花磷肥等进行冒牌生产,有的模仿包装袋标识,有的直截了当假冒商标,明目张胆商标侵权。伪:号称所谓的有机磷肥、改性磷肥、美国技术、外国专利等伪技术伪化肥无所不有。劣:肥料有效含量严重短缺,特别是复合肥料、复混肥料尤为突出,比如包装袋标识45%的有效含量,实际有效含量不足一半。有的厂家瞒天过海,把国家标准明确规定不允许出现在包装袋上标识的成份如钙、硫等成份,公然用英文或拼音缩写胡乱标识欺骗农民,等等。这位负责人介绍说,目前,仅广东省化肥市场中磷肥就有60多个牌子,有70%%以上的磷肥不合格或者是假肥品种,伪劣复合肥料、复混肥料更是花样百出、层出不穷,数不胜数。经公司初步测试,目前市场上近100种复合肥料当中,除了进口产品和国内十家左右大企业的复合肥达标合格外,其余绝大多数的复合肥品种,其标注的有效含量都严重短缺。
3 联手打假任重道远
对农民来说,假冒伪劣化肥造成的危害不仅仅是影响了一季的收成,还有施用后土地板结、有害成分残留等等长期的影响,对企业来说,这种危害更可能是致命的。据湛化方面的不完全统计,2006年在广东、海南的销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挪威复合肥料销量减少1/3,芬兰凯米拉星王复合肥料在粤西从原来每年销售10万吨下降至4万吨,连基础性化肥尿素、钾肥、磷肥都受到严重影响。
近年来,国务院三令五申打击假冒伪劣农资,保护农民利益,湛江工商、计监、农业各部门也多次组织打假行动,但假冒伪劣化肥为何仍屡禁不绝?业内人士分析,一是经销商受利益驱使,为了赚大钱而拼命推销假冒伪劣化肥。据了解,如今市场上的假冒复合肥料,经销商销售每吨最高可赚500-600元,一般赚300-400元,劣质磷肥每吨可赚100元,假磷肥每吨可赚200-300元,很多不法经销商于是宁愿卖假肥;二是农民缺乏专业知识,很难辩别真假,容易上当受骗成为“冤大头”。更有人士指出,目前农资生产经营主体严重不规范,准入门槛低,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的小“作坊”都能生产化肥,以至于伪劣产品不断涌向市场;再者,制售伪劣农资行为逐步由公开转入地下,并出现组织性、智能性等特点,给打假工作也带来了很大难度,各部门联手、共同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工作还任重道远。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