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农业局及农技总站的精心指导与关心支持下,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今年,我县大力实施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重点在高升镇的9个村集中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示范面积1.75万亩,其中水稻示范片1.5万亩(包括核心示范片2000亩),玉米示范片500亩,辐射带动了全县30万亩水稻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虽然入夏以来百年未遇持续特大干旱造成了全县大春农作物的大面积减产,然而,大灾之年,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的农作物却表现出了良好的抗风险能力,减产幅度不大,示范工程取得明显的成效,呈现“三增一减”的发展态势。“三增”:一是粮食增产。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片水稻平均亩产565.2公斤,比该镇普通施肥亩增产50.2公斤,其中,核心示范片平均亩产583.7公斤,比普通施肥增产13.3%。二是农民增收。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累计增加粮食产量87.85万公斤,示范片化肥利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每亩节约肥料投入6.5元,累计减少施肥27.65吨(折纯量),为农民新增纯收入142万元,人均增收40元。三是农产品竞争力增强。测土配方施肥提高了作物抗逆性,减轻了作物病害,减少了农药用量,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早在年初,我县几大粮油公司就抢先与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农民签订了10万亩粮食购销协议,收购价高出市场价格10%。“一减”即污染减轻。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减少了养分流失,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培肥了地力,有利于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这与我县作为重庆市唯一的世界遗产胜地,致力于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旅游经济,建设生态农业,争创国家级生态县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受到党委和政府以及群众的大力支持与欢迎。
取得了这样的成绩,关键在于我们严格按照《重庆市2006年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工程实施方案》要求,采取了以下措施,认真开展了工作。
一是统一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既是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减轻污染和保护环境的综合技术措施,又是一项重要的政策措施,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对“三农”工作的重大扶持,是农业部门的一次难得机遇。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同时,项目实施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以县土肥站技术人员为核心抽调局里3个高级农艺师、6个农艺师组成县级技术小组,不定期邀请市农技总站土肥专家作技术指导。 同时,我们对县乡农技人员实行“三定”即:定人、定户、定田,开展全程技术跟踪服务,确保技术到位,并按照制定的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方案,县、镇、村三级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任务和责任,确保项目落实。
三是加强宣传培训。为把测土配方施肥知识传到千家户,我们采用专题讲座、技术音像资料发放、技术人员进村入户、田间地头指导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了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肥料合理使用方法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培训。利用科技赶场、现场会等发放宣传资料5000份,宣传挂图1000张;通过“重庆日报”“大足报”和大足电视台、大足农业信息网、农网信息等媒体作了全方位的宣传。全县共举办集中培训会2次,培训镇、村技术人员200人;县、镇技术小组进村入户进行技术培训3次,共培训农民1000人;还向农户发放配肥卡5000份,使示范片的农民基本掌握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四是开展重点示范。在大面积推广的同时,我们集中利用有限的人力、财力,在旭光、红光等四个村采取统一测土、统一配肥、统一品种、统一育栽四项措施建设高产核心示范片2个,面积各1000亩,并结合我县正在实施的科技入户工程,大力推广渝优1号、Q优6号等优质高产品种,将水稻旱地育秧、“三围”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十大技术综合运用,确保了产量的大幅度提高,力争做成亮点,作为全县学习的样板,充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五是做好调查化验。我们充分利用国家农业部农业有害生物预警站建设配备的GPS定位设备,对高升镇9个村的红棕紫色水稻土、红棕紫泥土和棕紫色水稻土、棕紫泥土4个主要土属,半沙半泥田、黄紫泥田等9个主要土种采集80个土样,20个试验地土样和植株样,经过认真处理后送西南大学化验,同时对80户农户的施肥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弄清了农民不同土壤、不同作物的施肥习惯。根据测试结果,将高升镇分为两个施肥区,红棕紫色土施肥区和棕紫色土施肥区,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了配方施肥方案。
六是搞好3414试验。按照实施方案要求,我们在高升镇旭光村、拾万镇八堰村进行水稻3414正规试验各1个,在高升镇建设村进行玉米3414正规试验1个,在高升镇旭光、太和等4个村进行水稻、玉米大区对比试验各5个。测产结果已上报,数据分析结果将作为以后我县的配方施肥参考。
七是科学制定配方。在获得第一手资料的前提下,今年4月,我们与江津化肥厂(沃津公司)合作,定做了50%的水稻BB肥60吨,专门用于2000亩高产核心示范片建设,并严格按照配方要求,确定每亩稻田施配方肥30公斤,猪粪水1500公斤作底肥,分蘖期每亩田追施5公斤尿素。
八是加大资金投入。由于项目实施区域广,所需投入大,为了弥补项目经费不足,我们积极协调,争取到农业综合开发、种粮直补、科技入户等项目资金打捆使用,其中,仅测土配方施肥专项资金投入就达12万元,主要是对核心示范片以及9个村的500亩配方施肥样板田按照每亩2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另外,核心示范片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达上千万元,初步建成了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基地。
九是加大执法力度。今年以来,我县农业行政执法大队联合县工商、质监部门开展了长达200天的“农资打假百日行动”,在农资销售旺季,重点对复混肥、磷肥进行了质量抽检,已抽检样品85个,查处三驱镇劣质复合肥15吨。还举行了“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现场咨询活动,把有关肥料管理的法律法规、肥料产品简易识别方法等告知农民,增强了农民鉴别假劣肥料的能力,保障了农民用上放心农资。
十是严格资金管理。严格按照农业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规定,项目资金纳入单位财务会计部门统一核算,实行专款专用、专帐核算,做到了每一笔项目经费支出都经过项目法人审批、经过专业技术人员及财务会计核实,没有挤占、挪用和截留现象。项目专用设备(物资)也纳入单位资产监管范围,无随意调用、侵占现象,充分发挥了效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