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国产化肥自给率达90%左右,其中氮肥、磷肥基本满足,钾肥满足30%左右。复混肥全部立足国内,进出口化肥作为资源短缺的补充。要实现品种结构继续改善、企业结构调整、技术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改善等目标。
发展重点
氮肥:重点发展尿素产品。改性硝铵、氯化铵等品种作为尿素的重要补充,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优势适当发展,限制低浓度碳铵的发展。
磷肥:重点发展磷酸二铵、磷酸一铵。重钙、硝酸磷肥、其它复合肥根据市场情况调节,限制低浓度普钙和钙镁磷肥的发展。
钾肥:基础钾肥结合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氯化钾和硫酸钾(镁)肥产品,无氯钾肥重点发展硝酸钾。
复混肥:根据市场需要发展多品种、小批量的配方施肥产品;鼓励发展颗粒肥料,将基础肥料粒径标准统一,重点推广与测土配方施肥相结合的掺混肥料。
区域:基础氮肥向能源产地集中,并考虑水资源、运输、环境容量等条件;基础磷肥主要向云南、贵州等磷资源产地集中,通过与磷资源产地的企业实行联合重组,保障高浓度磷肥原料供应;基础钾肥依托青海、新疆的钾资源优势发展,建设西部地区大型钾肥基地,并走出国门建设境外钾肥基地。肥料二次加工布局向市场地转移,根据当地农业需要发展多种复混肥。磷矿重点是云南、贵州、湖北、四川等聚磷区域,依托现有企业,增加磷矿产能。
技术及科研开发
氮肥:先进煤气化技术,包括采用劣质煤、高硫煤为原料的加压气化技术,扩大化肥原料煤来源,实现原料本地化:先进净化合成技术,包括高效率、大型化的脱硫脱碳、变换、气体精制、氨合成技术:热电联产技术,采用循环流化床锅炉,综合利用造气炉渣、煤末、吹风气等资源.实现热电联产;鼓励提高锅炉压力等级,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型化合成氨、尿素成套国产化技术及装备开发。
磷肥:中低品位磷矿富集及综合利用技术,包括选矿技术、磷矿分级利用技术、磷矿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磷酸分级利用技术;大型硫酸、磷酸、磷铵技术;氟回收技术。鼓励磷肥生产氟回收,用于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弥补我国萤石资源不足;硫铁矿综合利用技术。对硫铁矿中的铁资源进行综合回收和利用,弥补我国铁矿资源不足;废弃物回收制酸技术,如低浓度烟气回收制酸、磷石膏制酸联产水泥技术等;硫酸余热利用技术,低位热量回收利用技术。
钾肥:盐湖卤水综合利用技术,综合开发钾、钠、镁、锂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盐湖卤水直接提取硫酸钾技术开发;难溶性钾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开发;硝酸钾生产技术开发。
磷硫矿山:缓倾斜中厚磷矿体露天和地下开采技术;露天矿陡帮开采技术;先进的采掘穿爆设备。中低品位胶磷矿的选矿技术和药剂;风化矿的圈定方法和擦洗技术设备;共、伴生多金属硫铁矿和煤系硫铁矿的综合利用技术。
规划措施
氮肥:继续推进原料及动力结构调整,共投资500亿元,提高现有的1800万吨合成氨的竞争能力。包括:5套东部地区基础肥料生产能力转移项目,投资70亿元,涉及合成氨150万吨、尿素260万吨:30个厂(20万吨以下)采用国内技术改造.投资100亿元,涉及合成氨450万吨;20个厂(20万吨以上)采用国外技术改造,投资260亿元,涉及合成氨600万吨;50个热电联产项目,共投资70亿元,涉及合成氨600万吨。
磷肥:在云南、贵州等地投资130亿元建设大型磷肥基地项目,新增成磷铵产能380万吨,配套建设大型合成氨及选矿装置;采用低品位磷矿选矿技术,建成500万吨选矿能力,替代高品位原矿;投资30亿元,综合利用硫铁矿渣用于炼铁,综合利用磷石膏1000万吨/年。
钾肥:“十一五”钾肥工业重点建设新疆罗布泊钾肥工程。工程建设规模为120万吨钾肥(实物量,下同),其中硫酸钾100万吨、氯化钾20万吨。钾肥工业还需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力争在泰国或老挝建成100万吨钾肥(实物量)生产基地。
磷硫矿山:“十一五”建成1800万吨磷矿采选能力。其中云南800万吨,贵州500万吨,其它地区500万吨。在硫铁矿和硫精矿主产区建设富集装置,新增200万吨硫铁矿采选能力。探明6亿.8亿吨磷矿和l亿吨硫铁矿资源储量。
规划效果
“十一五”末,我国化肥生产能力将达到6350万吨,化肥产量将达到6000万吨,其中氮肥4200万吨,磷肥1500万吨,钾肥300万吨,氮肥、磷肥基本满足国内需求,钾肥满足国内需求3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