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中心 >> 尿素市场 >> 正文
国内化肥市场每日走势评述
国内尿素市场动态简报
风风火火话尿素
http://www.ampcn.com 2006-10-18 13:37:48 信息来源:经济日报 浏览:

农民诉苦:“粮价一分一分地涨,化肥一元一元地涨”;媒体报道:“农民的增收部分被化肥涨价吃掉了”;政府紧急采取措施,实施干预。所有这一切,主要源自尿素。 尿素作为我国农用化肥的主打品牌,一直是国内化肥市场的晴雨表,在市场上,尿素价格涨,其他化肥的价格都涨,尿素价格跌,其他化肥的价格也跟着落。因此,尿素已成为国家对化肥市场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对象。

    国产尿素已成为国内化肥市场的主导

    由于中国尿素工业起步较晚,上世纪90年代初期,进口尿素还在国内化肥市场占据优势地位,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国产尿素工业的蓬勃发展,进口尿素退居其次,国内市场对进口品种的依存度开始下降,90年代末,国家已不再发放进口尿素配额。2001年,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关进口化肥的协议,中国恢复尿素配额发放,并逐年增加,但这时因国际能源、海运价的提高,国外尿素的生产成本增加,虽然国内尿素市场的大门对外商敞开,但其产品因价高已无法进入中国市场,从而实现了国产尿素独占国内市场的局面。

    国内化肥市场尿素市场净化度最高

    国内尿素生产技术成熟、工艺先进、生产稳定、质量稳定,在所有化肥品种当中,市场净化度最高,市场上几乎没有假冒伪劣尿素的现象发生,特别是尿素浓度高、肥效快,深受广大农民的喜爱。从科学施肥的角度而言,农业用肥要向复合化方向发展。但因我国复合肥市场发育非常不完善,假冒伪劣防不胜防,农民深受其害,回过头来用肥仍然选尿素,从而更巩固了尿素在国内化肥市场的当家肥地位,这也是尿素仍占据国内化肥市场近70%的因素之一。特别是受农民多年施用的影响,一些生产企业的产品在局部区域内已建立了稳固的消费群体,形成了区域品牌优势。

    尿素成为国家调控化肥市场的首选

    正因为尿素在国内化肥市场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因此,农民对尿素的价格上涨最为敏感,媒体也会及时捕捉这方面的信息,极易引起政府的重视,并出台相应的政策加以干预。如2004年春节过后,化肥市场价格飚升,引起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重视,国家发改委以及有关部委分别连续出台多项政策,包括以季节性征收关税调节尿素出口,限定尿素出厂价,并严格限定销售差率,开展价格检查,稳定尿素生产所需电、煤、气价格,继续执行尿素生产环节免征增值税的政策,建立国家商业淡季储备制度,并规定尿素在储备中所占比例等。以稳定尿素价格来稳定国内化肥市场价格,以控制尿素价格来实现国家对化肥市场的宏观调控,对遏制化肥市场价格上涨过猛,产生了相应的作用。
国产尿素的“硬伤”

    国产尿素的“硬伤”,一是企业众多,规模较小,年产百万吨以上的企业寥寥,市场放开以后企业各自为战,缺乏规模优势。二是分布不平衡,50万吨以上的大厂大多分布在西南、西北用肥量较小、农业经济欠发达地区,而东北、华北、华东、中南地区农业经济较为发达、用肥量大,资源明显不足。加之我国地域广阔,存在长距离运输问题,而且我国铁路运输只能满足不到50%的市场需求,也成为尿素销售的瓶颈。三是许多尿素企业已开工生产十几年了,面临维修费用增加、设备更新、人员多等问题,增加了生产成本。四是尿素作为季节性商品,消费对象又是农民,集中采购分散销售,加之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尿素营销潜在的风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这种现象也是尿素市场波动起伏的重要因素。五是仍然面对国际市场的压力。目前国产尿素总供应量已经满足国内农业生产的需要,一旦国际尿素市场下跌,能够进入国内市场,所到港口都面对的是国内农业经济发达地区,短距离运输,疏散分销便捷,将会成为国内尿素企业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国产尿素的风风雨雨

    如果说,上个世纪国产尿素在国内市场受进口尿素的打压,那么进入本世纪则完全是国产尿素的一片蓝天,但这几年的国产尿素在市场的表现可谓是风风雨雨、跌宕起伏。随着国内化肥市场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化肥经营主体增多,市场竞争极为激烈,在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的作用下,本世纪初号称800家小氮肥企业,没过两年仅剩下不足200家,有的大企业也转产其他化工产品,一些流通企业也因经营不善退出了化肥经营。市场价格更是大起大落,最低时2000年尿素出厂价跌到860元/吨,最高时2004年达2000元/吨。更难弄懂的是2001年到2003年出现了销售淡季价高,销售旺季价低的现象,致使一些从业多年的化肥经营者发出感叹,“生也尿素,死也尿素。”尿素作为大宗商品,占用资金比较多,一单业务失败,对中小经营者来说,就可能翻不了身,其中既有市场炒作的因素,也有无序竞争的因素。按常理,每年10月份至来年3月份是化肥施用的淡季,但在炒作的情况下,这期间的价格居高不下,而到了销售旺季,经销商急于出手,竞相降价,不计成本。

    因此,那几年尿素成了烫手山芋,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只能比看谁跑得快了,跑在后边的会被套死。受这种市场反常现象的影响,许多经销商不敢在淡季多存肥,旺季来临时,又没过多的肥可供,从而发生了2004年春节过后尿素价格狂升的现象,国家有关部委先后出台了29项政策进行调控,这在国内化肥市场上是罕见的。

    尿素价格恢复理性

    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在国家有关政策的干预下,特别是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出台化肥淡季商业储备政策,并要求尿素的储备量不低于70%,淡储企业按规定条件实行了公开招标。中标企业大多数都是在国内化肥市场有实力和有影响力的企业,特别是储备区域设立在粮、棉生产大省,使化肥流向、布局更加合理,化肥供应得到有效保障。中标企业发挥了淡储旺供的作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国内化肥生产企业能够正常生产,从而使国内化肥市场实现了产、供、销基本平衡。这一政策对整个化肥市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不但满足了市场的需要,而且促进了工、商联合,化肥市场主体进一步明朗,对净化市场、稳定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地抑制了市场炒作行为。从这一制度建立两年的情况来看,化肥市场从跌宕起伏中稳定了下来,尿素淡季价高、旺季价低的现象消失了,恢复了价格理性。淡季时,价格降下来,旺季时,适时上调,既符合化肥市场的营销规律,又不至于伤害广大农民的利益。从投入上说,国家财政支出不足5亿元,稳定了全国千亿元的化肥市场,可谓四两拨千斤。盘点2006年化肥市场,是继1998年国家对化肥流通体制改革以来,化肥市场最为平稳的一年。

    国产尿素的机遇与挑战

    一是受国家惠农政策的影响,尿素已连续多年保持增长,为尿素的稳定生产和经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二是尿素质量稳定,农民认可度高,又有长期施用的经验,这种消费习惯短时间内难以改变。特别是在区域内形成品牌的尿素,一般不会发生滞销的现象。应该说,尿素市场前景看好。三是经过多年市场的残酷竞争,生产商和经销商从中汲取教训,加上国家淡储政策的引导,工、商联合成为尿素营销的热门,把资源优势与市场网络优势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联储联销、联储分销已成为发展趋势,为国内尿素市场以及整个化肥市场的稳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四是国产尿素目前生产的增长量已经超过需求的增长量,仅2006年,将新投产400万吨,明年还将有新装置投产。总供给量的增加,特别是今年国际尿素价格下降,海运价上升,3年前国产尿素的出口优势现已不在,国内尿素市场将面临新一轮竞争。五是国际尿素商关注着我国尿素市场的变化,一有机会将要介入,也将会发生新的冲击。

    尿素行业离不开政府的扶持,更需要市场

    目前,国产尿素在税收、煤、电、气、运都有优惠,储备也另有要求,这是其他化肥品种无法相比的。能维持现有的政策已属不易,再希望增加新的政策扶持不太可能。据了解,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加强对农民购买农资的直补力度,并考虑彻底放开尿素市场。虽然,取消所有优惠,完全放开市场,目前时机还不是非常成熟,但一旦出台政策,对尿素市场以及整个化肥市场都是一个新的考验。因此,对尿素行业来说,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流通企业,必须有未雨绸缪的准备。首先,应加强资源整合,鉴于尿素企业同质化程度高,完全有条件进行资源整合,打造强势品牌,提高市场影响力。其次,要加强市场整合,促进工、商联合,目前有的生产企业抛开优秀的流通企业热衷于自销,但局限于资源有限、品种单一、网络触角不远、资金回笼慢等因素,虽有生产、销售两个环节利润同享,但也有市场风险独担的困惑。尿素作为季节性非常明显的商品,单打独斗未免背离市场经济规律,这也造成那些优秀的尿素经销商为获得资源低成本收购小生产企业,形成小生产企业与大生产企业的竞争局面。如果按互惠互利的原则,加强工、商联合,在市场中所发挥的作用,既可抵御外商的冲击,又可大大降低市场风险,何乐而不为呢?

【发表评论】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

相关信息
  ·风风火火话尿素 (2006-10-18)
  ·10月17日国内尿素市场动态简报 (2006-10-17)
  ·尿素“冬储”市场将会如何变化? (2006-10-17)
  ·10月13日国内尿素市场动态简报 (2006-10-13)
  ·国内尿素市场价格走势点评 (2006-10-13)
  ·国内的尿素价格持续低迷 (2006-10-13)
  ·尿素价格还会降吗? (2006-10-13)
  ·10月12日国内尿素市场动态简报 (2006-10-12)
  ·10月12日国内尿素市场价格情况 (2006-10-12)
  ·10月11日国内尿素市场动态简报 (2006-10-11)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栏目导航 | 在线投稿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B2B
2004-2009©版权所有:农资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农资网保留一切权利
客户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术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