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稻飞虱呈严重发生态势,对秋季水稻生产威胁很大,如何应对?日前全国农技中心农药与药械应用专家邵振润、李永平提出,防治稻飞虱要注意科学、安全地使用农药,更要切实抓好植保机械应用与施药技术的改进。具体来讲,就是要设法使药液尽可能到达稻株的基部,以充分发挥农药的作用。这样才能在当前水稻生长中后期株叶茂盛、稻田缺水的情况下,提高防治效果。
据介绍,稻飞虱是一种典型的迁飞性害虫,喜温喜湿,常栖息于稻株下部荫蔽处为害,通常成虫和若虫刺吸茎叶组织汁液,以及产卵刺伤茎叶组织,破坏稻株水分和养分的传导,造成植株失水萎蔫,甚至“冒穿”、倒伏,致使水稻严重减产乃至绝收。
专家认为,使药液尽量多地到达稻株基部的方法主要有:一是加大药液量,对准稻株下部喷雾。据分析,当前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稻田缺水,影响施药效果;同时施药部位不准,施药水量不足。为此,专家提出防治稻飞虱要改变对上部喷洒的方法,对准靶标———植株基部喷雾,并加大水量。由于稻飞虱与别的害虫不同,所以对准稻株基部打药,加大药液量(水量),才能保证防治效果。特别要注意不能因为缺少水源或减少劳动强度而减少药液量,同时施药后田间要保持一定的浅水层。二是大面积防治稻飞虱提倡使用高效的机动风送式弥雾机。水稻生长中后期,株叶茂盛,一般手动喷雾器喷洒药液很难到达植株中下部,防治效果差;而采用泼浇式防治,用药量大而且不够均匀,浪费、污染重。机动弥雾机防效相对较好,通常一台背负式弥雾机一天可防治30~40亩以上。同时,可示范应用高效宽幅远程机动弥雾机喷洒,这种机器雾滴穿透性好,作业效率高,一台机器一天可防治100多亩,而且在田埂上作业即可,不用下田,既可以显著提高植株中下部害虫的防治效果,又减轻劳动强度。
专家还建议,有条件的地方施药时,可在药中添加有机硅助剂,提高药液在作物表面的附着和扩展能力,提高农药利用率和防治效果。 (信息来源:农民日报;作者:林东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