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7月11日,全市稻瘟病发生面积30万亩,较上年同期增7.5%,发病田块稻瘟病平均病叶率4.34%,较上年同期减1.86个百分点,合川局部田块最高病叶率100%。2018年推广品种抗性跟踪的监测结果表明,我市稻瘟病生理小种有6群24个小种,主要分布在ZB群、ZE群、ZC群、ZA群,优势小种为ZE1、ZC11、ZE3、ZB31、ZB27、ZC15,与上年监测结果相比,小种的分散度较大,优势种群和优势小种集中度有所降低,但稻瘟病菌种群组成仍然复杂多样,毒性变异频繁,具有潜在的致病性风险。同时,2018年148个品种抗性跟踪监测表明,叶瘟高抗或抗病的品种有62个,占41.9%;叶瘟感病有20个,占13.5%;颈瘟高抗或抗病的品种有51个,占34.4%;颈瘟感病或高感的有57个,占38.5%。其中,叶瘟感病且颈瘟高感的共15个品种。与近年监测结果相比,抗病品种比例逐年提高,表明我市生产应用品种的抗病性水平整体有所提升,但部分品种仍存较大流行风险。2019年我市主导推广的20个水稻品种中,经渝东南农科院近3年稻瘟病抗性监测鉴定,感病或高感的品种有13个,占65.5%,其中高感的有8个品种。
当前,我市中低山平坝地区水稻正值处于抽穗期,高山水稻处于拔节-孕穗期。据市气象预报,7月下旬-9月,我市各地平均气温与常年同期相比,西南部和东南部偏高0.1-0.5℃,其余大部地区偏高0.6-1℃,与上年同期相比,大部地区偏低0.3-0.5℃。各地降水量在600-900毫米之间,与常年同期相比,东北部偏少1-2成,其余大部分地区偏多1-3成,与上年同期相比,东南部略偏多,其余大部地区偏多2-3成。气候条件对稻瘟病的发生流行较为有利。虽然我市水稻品种的抗性近年有所提升,但稻瘟病菌优势种群突出、致病谱广、致病性强,各地要高度重视,积极开展稻瘟病的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及时发布稻瘟病发生防治信息,要抓住关键时期,组织对路药剂,积极动员广大群众开展稻瘟病的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稻瘟病造成的损失。防治药剂推荐:亩用枯草芽孢杆菌1000亿活芽孢/克可湿性粉剂20-30克或2%春雷霉素水剂100-150克或250克/升嘧菌酯30-40毫升或75%三环唑水分散粒剂20-30克或25%咪鲜胺微乳剂60-10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