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肥价格火暴上涨的形势中,2017年走过尾声。回首这一年,肥料行业充斥着 “动荡不安”,现梳理出年度五大关键词,以引领业内人士在草蛇灰线中寻找新的方向。
关键词一:环保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2017年化肥企业心理,则非“慌”字莫属,而它的源头都可以归结为环保。前有环保督察,后有天然气断气过猛,扰乱了企业2017年的阵脚。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整治是大势所趋。在骤然降临的环保风暴面前,化肥行业显得无所适从、进退失据,甚至慌不择路。
一轮严过一轮的环保督察,给化肥行业敲响了警钟,不计环境成本的生产方式和企业,终将在这个时代出局。
关键词二:涨价
2017年,农资人的朋友圈频频被化肥涨价霸屏。“不要担心涨价涨多少,而要担心能不能拿到货”,这句话就像一个段子,一度在农资圈病毒式蔓延。
2017年,化肥的涨价之路可谓是不同寻常。临近岁末,尿素、磷铵、复合肥价格都站上了近三年的最高点。成本突然暴涨,一些企业前期预收低价订单,为执行订单只得高成本生产,损失惨重。对于中间商而言,当下处于用肥淡季,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能不能被终端消化,这个问题无人能回答。上游高成本抬高市场价格,下游对高市价抵触观望。两方承压,有苦难言。而对于农民来说,农产品价格低迷,面对高悬的肥价,农民会“用脚投票”,减少农资投入。
关键词三:菌肥
在2017年于南昌举行的全国植保会上,我们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场内随处可见菌肥产品,菌肥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中国农科院农业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李俊透露,未来微生物肥料将占肥料总量的15%左右,应用推广面积在4亿亩以上。
据农业部微生物肥料和食用菌菌种质检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农业部登记的微生物肥料产品 (包括微生物菌剂、复合微生物肥料、生物有机肥)有4263个,登记产品数量增长迅速。另据统计,目前中国微生物肥料生产企业总数有1100多家,年产值达200亿元,微生物肥料累积应用面积在2亿亩以上。然而,与中国化肥年用量1.3亿吨的数字比起来,目前微生物肥料年用量仅仅千万余吨,只占化肥年用量的7%左右,市场占有率极低。中国微生物肥料的发展空间巨大。
关键词四:农服
2017年,一个对化肥人有些陌生的词汇闯了进来:农服。
“产品退后,服务为先”,在农资界已经是全民认可的理念。肥料企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而服务将是未来的致胜武器。一些龙头企业以先行者的勇气与姿态,起身踏上新的征途。这些大型传统生产企业纷纷去做农业服务,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服务的种植对象在改变,终端的需求在改变,农资购买成了最简单的一环。消费者开始有更多的溢价需求,如果企业再继续墨守成规,很快会被市场淘汰。农服的时机已经来到!
关键词五:跨界
对于很多经销商来说,2017年是迷茫的一年。农民种地热情似乎不高了,感觉货卖不动,很多人在担忧还能存活多久。总有人退出,但也总有人进来,农资圈其实也是一道围城。
这一年我们看到,传统的农资经销商正徘徊在十字路口,而一批批带着新理念和新工具的新农人却杀了进来。他们的身份不一而足:或是种植大户;或是资本玩家;或是从IT、地产、建材等领域跨界而来。他们的搅局,正在催生新的业态,也在倒逼传统经销商迈开转型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