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已于6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明确,使用者不得超范围、超剂量用药,禁止将剧毒、高毒农药用于食用农产品。剧毒、高毒农药不得用于蔬菜、瓜果、茶叶、菌类、中草药材的生产。同时,要求县级政府制定并组织实施农药减量计划,对实施农药减量计划、自愿减少农药使用量的给予鼓励和扶持。
农药新规的出台,让我们看到了有关部门的积极作为。但是,农药新规能不能成为舌尖安全的一道屏障,关键在于如何落实。笔者认为,农药新规重在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事情。
其一,需要管住“生产线”。农药安全事关生命健康安全,国家也出台了不少相关的法律法规,比如,对于农药的毒性、农药的原理都有比较细致的规定。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绝对禁止使用的农药在市场上却是大行其道。尽管这与一些农业公司、零散农民的任性有关,但与药企的违规生产更有着扯不断的关系。因此,要从农药企业入手,让企业不敢生产剧毒农药和禁止农药,同时严厉打击违规生产。
其二,需要管住“喷雾器”。农药的过度、泛滥使用,与一些农业经营者的任性是有关系的。最近几年不断出现的毒生姜、毒大蒜、毒大米、毒青菜,都是使用了禁止农药所导致的。这需要管住农业田园里的“喷雾器”,胆敢在“喷雾器”里配置禁止使用的剧毒农药,就要严厉地打击。
其三,需要管住“市场关”。为了减少农产品的安全隐患,有关部门在各地超市、市场设置了农药残留检测仪器。但是很多时候这些检测仪器只是一种摆设,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样一来,就让那些有毒农产品进入了市场。只有加大检测的力度,才能防止有毒农产品进入市场。而有毒农产品不能进入市场,反过来就是对农药过度使用的最好约束。
此外,还需要关注的是农药的升级换代问题。眼下,为何孔雀绿石等可以在市场上横行?有些农产品经营者就无奈地表示,使用低毒农药作用不好。这就警示有关部门必须提高农药的研发水平,低毒和高效不是一个矛盾体,要积极鼓励研发低毒高效的农药。同时,鼓励农业经营者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对于降低农药使用量的种植户要给予政策优惠和资金补贴,让他们不依靠剧毒农药提高产量也能有不错的收入。(郭元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