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去秋残蝗基数和今春蝗卵调查结果,结合气象、生态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17年东亚飞蝗(夏蝗)在我省为偏轻发生,永济、临猗、万荣、芮城局部有发生高密度点片的可能;发生面积35万亩,需防治面积4.5万亩,发生面积和发生程度与常年接近;蝗蝻出土盛期在5月中旬,防治适期在6月上旬。土蝗在我省北部常发区为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309万亩,需防治面积116万亩,总体发生程度接近上年;主要发生区域在大同火山群、朔州洪涛山沿线和滹沱河沿岸;蝗蝻出土盛期在5月下旬,防治适期在6月中旬。
二、预报依据
1、虫源基数
东亚飞蝗秋残蝗2万亩,比上年减少2.7万亩,明显低于常年和近年。东亚飞蝗春季挖卵调查560个样点,有卵样点12个,有卵样点率2.14%。平均蝗卵密度为0.53粒/m2,低于上年和近五年均值。最高蝗卵密度为87粒/m2。蝗卵越冬死亡率为13.6%,明显低于上年,但略高于近五年均值。土蝗秋残蝗面积42.5万亩,低于去年,比常年明显减少。3月下旬挖卵调查样点133个,有卵样点24个,多集中在大同、朔州,卵越冬死亡率为14.2%,低于近五年均值;每平方米平均卵粒数为35.27粒,高于近五年均值,最高为108粒。
2、气候条件
据山西省气象台预报:2017年全省东亚飞蝗发生区降水量与常年同期比,5、6月份偏多,其中5月份偏多1~2成,6月份偏多0~1成;土蝗发生区5月份降水偏少,北中部大部偏少2~4成,6月份与常年同期相比,大同、朔州、忻州、吕梁偏少0~1成。月平均气温,大部分地区较常年偏高0~1℃。6月份北、中部较常年偏低0~1℃。南部偏多的降水有利于蝗蝻出土,北部干旱的气候条件将加重土蝗的发生为害。
3、生态条件
桃花汛期,我省东亚飞蝗主要蝗区过水面积在5万亩以上,对蝗虫的发生有一定不利影响。而由于近年来黄河滩涂加速生态改造,观光农业快速发展,莲菜种植面积扩大,玉米、小麦等喜食作物增加,为东亚飞蝗的发生提供了食源,增加了高密度点片发生几率。我省北部土蝗区夹荒地面积较大,高密度蝗卵点片明显偏高,为局部重发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防治建议
1、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对蝗虫防控的组织领导,加大蝗情监测力度,及时发布预报,研究制定防控计划,做好分类指导工作。各蝗区要按时建立值班与蝗情报告制度,及早准备防蝗物资,组建防蝗专业队伍,培训防蝗人员,争取防蝗工作的主动权。
2、在低密度蝗区选用杀蝗绿僵菌、杀蝗白僵菌、蝗虫微孢子虫等微生物农药和其他植物源农药开展防治,保护蝗区生态环境。在高密度蝗区和农田周边发生区,组织防蝗专业队,选用马拉硫磷油剂或高效氯氰菊酯乳油等化学农药,及时控制蝗虫的发生为害,实现“飞蝗不起飞成灾,土蝗不扩散为害”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