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养殖是农业面源污染的最大来源,中国在2013年底就出台了对畜禽规模养殖污染的防治条例。但有专家告诉财新记者,时至今日,其中部分政策难以落实,导致污染难以改善。
农业是中国重要污染源之一。以氨氮为例,根据《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15年)》,氨氮排放量229.9万吨。其中,工业源为21.7万吨、农业源为72.6万吨,城镇生活为134.1万吨。
2013年11月,国务院颁布了《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下称《条例》。2016年以来,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可持续发展研究室副主任金书秦专门针对上述条例的执行情况,在全国多地进行了调研后,发现《条例》中两条的关键激励措施没有落实到位,严重影响了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首先是有机肥生产仍难享受农用电价。《条例》第30条规定: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用电执行农业用电价格。
生产有机肥本应是养殖污染防治的最重要手段,然而,现实中许多地方并未将有机肥生产纳入污染防治范围,有机肥生产电价执行的是工业或商业电价,大大增加了有机肥的生产成本。”金书秦说。
他在调研时看到,一家化肥企业转型生产有机肥,但是为了享受到农用电价,不得不保留一条化肥生产线,靠“偷电”享受低电价。
金书秦:环境经济学博士,任职于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理事
金书秦表示,有机肥生产享受农用电价合法合理。“一方面,有机肥生产既是重要的污染治理行为,其产品也是为农业所用,无论从污染防治、还是支持农业的角度来讲,有机肥生产都应该执行农业电价。”
2月8日,农业部发布的《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方案》提到,“化肥投入过量”和“有机肥资源利用不足”,导致成本增加和环境污染,此方案还指出,要“落实绿色生态导向的农业补贴政策”,并鼓励农民减少化肥用量。
有机肥为何难以推广?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告诉财新记者,由于植物的原始养分只能是矿物质,而不是有机质,所以化肥的生产效率是有机肥难以比拟的。
不过,有机肥含有大量有机质,具有明显的改土培肥作用,化肥只能提供无机养份,长期使用对土壤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专家建议,不能只贪图生产效率,破坏土壤,最佳的方式是有机肥和化肥结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