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热门:春耕 化肥行情 尿素价格
首页 > 化肥市场 > 正文

化肥大佬企业亏损严重,2017年或将迎来“翻身”


农资网 2017年2月4日 10:43 来源:农业行业观察
关键词:化肥
中国是农业大国,也是化肥生产和使用大国。据养分资源高效开发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清介绍,国内每年化肥流失造成的损失高达1000亿元,残留于农田的化肥致使土壤板结变硬、有机物弱化、微量元素失衡、作物病虫害等问题日趋严重,致使我国农业环境遭受着外源性污染和内源性污染的双重压力。而我国化肥企业也面临着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尤其是高效复合肥料的研制与应用落后,已经不能适应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
2016化肥行业盈亏数据出炉!赚多少亏多少一目了然!
中国化肥行业发展面临着六大困境:
一、产能严重过剩,新增产能持续增加;
二、基础肥料品种发展不平衡,盈利能力差, 竞争激烈;
三、产品同质化严重、产需不相符;
四、产品利用率低,投入高、有污染;
五、肥料产业优惠将逐步取消,同样监管力度将减弱,农产品价格低迷导致肥料行业市场低迷;
六、化肥“减施增效”“有机肥替代”政策催生肥料市场新的布局。
行业艰难前行,竞争日趋激烈。化肥行业还面临着区域竞争、成本竞争、产品及企业的品牌竞争、资本竞争、销售模式竞争、技术和人才资源竞争六大竞争。
对于整个化肥行业来说,2016年盈利情况都不佳,相比前几年出现大幅下滑。氮肥和磷肥是下滑最明显的两个行业。2016化肥行业盈亏数据出炉!
2016化肥行业盈亏数据出炉!赚多少亏多少一目了然!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从供应方的角度,应考虑去产能、调结构、强服务、国际化。从经销商的角度,应考虑选对产品(创新、高效)、加强推广、转型服务。
氮肥行业连续三年亏损
中国尿素生产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2016年尿素市场价格波动较大,陈清认为,这是市场政策、需求等的综合性反应。
氮肥行业已出现连续三年亏损,2016年亏损额更是大幅增长,1-11月氮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2011.0亿元,同比降低12.7%;行业亏损93.8亿元,同比增加355%。据统计,284家氮肥企业中,有150家企业亏损,亏损面52.8%;亏损额142.4亿元,同比增加49.5%。
2016化肥行业盈亏数据出炉!赚多少亏多少一目了然!

 

2016年1-11月中国氮肥行业经济运行数据
我国一铵生产企业主要集中于湖北、云南、贵州及四川,二铵企业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和湖北三省。
大佬企业也扛不住:亏!亏!亏!
近日,多家肥企发布了年度业绩公告,均表现为重大亏损。化肥市场不景气、生产成本上升为多家肥企的主要亏损原因。
1、中化化肥:预计年度取得重大亏损
1月23日,中化化肥(00297)发布公告,预期该集团2016年度的经营业绩将较上年同期显著下滑,并预期将取得重大亏损。
公司称,产生亏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2016年国内化肥市场不景气,产品毛利下降,以及该公司根据适用会计准则对长期股权投资计提拨备所致。
2016年,国内乃至全球市场,粮食价格仍处弱势运行,全球粮食价格已连续五年下跌(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受此影响,国际化肥市场价格大幅下降,主要进口国印度降低化肥进口补贴,南美市场采购意愿降低,受供求关系影响,磷肥、氮肥等化肥产品出口价格远低于去年同期,行业出口意愿明显不足,港口库存转入国内销售,导致国内市场供过于求的状况持续加剧,价格竞争日益激烈,2016年磷肥、氮肥行业开工率维持在较低水平。
近日,多家肥企发布了年度业绩公告,均表现为重大亏损。化肥市场不景气、生产成本上升为多家肥企的主要亏损原因。
2、河池化工:净利亏损约1.8亿元
1月24日,河池化工发布公告称,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约12000-18000万元。
公司称,2016年度受化肥市场持续低迷影响,公司化肥产品市场价格与成本倒挂现象严重,造成经营亏损。
3、云天化:净利预亏32亿元
1月24日,云天化发布了2016年年度业绩预亏公告称,经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2016年年度经营业绩为亏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亿元左右。

 

对于本期业绩亏损的主要原因,公告称,2016年,磷肥出口价格大幅下降,海关数据统计,磷酸二铵出口市场价格由2015年年初的453美元/吨,下降到2016年11月的320美元/吨;磷酸一铵出口市场价格由2015年年初420美元/吨,下降到2016年11月的294美元/吨。
出口持续低迷导致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国内磷酸二铵和磷酸一铵出厂不含税价格由2015年平均2,562元/吨和1,989元/吨,分别下降为2016年的1,949元/吨和1,531元/吨。同期,国内尿素产品平均不含税出厂价格由2015年的1,517元/吨,下降为2016年的1,170元/吨(国内产品出厂价格来源于中国资讯网)。
揭秘!2016年亏损原因
1、产能过剩
据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最新市场调查显示,2015年春耕期间的化肥供应总量将达 3844万吨,不仅完全可以满足春耕用肥所需,氮肥、磷肥、钾肥三大主要肥种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过剩现象。其中,氮肥供应大于需求25万吨,磷肥供应大于 需求88万吨,钾肥供应大于需求265万吨。
产能过剩成为化肥农药企业不增收的主要原因。
2、国际市场需求疲软
早在2016年年初,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1~4月中国累计出口矿物肥料及化肥774万吨,同比减少26.7%;累计出口金额18.98亿美元,同比减少39.8%。今年前几个月,中国每月化肥出口均为负增长,昭示今年化肥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业内人士分析,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国际化肥需求疲软,价格大幅下滑。目前出口1吨尿素比国内价格低100元左右,出口1吨二铵比国内价格低500元左右,出口价格与国内价格倒挂明显,企业出口积极性不高。二是国际化肥新增产能不断增加,国际化肥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3、国内市场需求不旺
化肥需求减少是主要国内化肥需求不旺的原因。其中,造成化肥需求下降的原因有:(1)农产品价格低迷所引起的化肥需求的下降。农产品价格低迷会导致部分耕作条件较恶劣的土地放弃耕种、土地承包户出现亏损、再生产面临困难、复种指数下降、施肥水平下降等问题,从而引发化肥用量的下降。(2)国家和地方的农业政策调减种植面积带来的化肥需求的下降。2015年11月2日,农业部发布了《关于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力争到2020年,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一亿亩,比目前减少5000万亩以上;11月3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等都将影响化肥的需求。种种情况都影响着化肥市场,将导致它在一定阶段内发展不畅,但是未来怎么样,还是会有生机。(据中国氮肥网报道)

 

4、市场竞争激烈
目前化肥价格一直呈现下跌趋势,对传统复合肥影响很大,对于今后市场走势,经销商认为市场会面对很大压力,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生产企业太多,产品品牌数不胜数;二是目前经销商门槛低,竞争太大。
同时,各大化肥企业差异化经营小,从而导致市场竞争环境恶劣,另外在渠道商没有发生变化,只能通过降价来吸引市场和用户,如此直接导致无序竞争。
未来的路
1、并购或剥离产业,加快转型求突围
2015年,世界六大跨国农药公司中3家已并购整合。2016年,拜耳向孟山都发出收购要约,目前正在谈判中,且已经取得了一系列建设性的进展,倘若该收购交易成功,则TOP6中就有5家实现并购整合。
并购重组是在行业不景气,业绩增长受限的前提下,农化企业寻求的一种突围方式。
除了并购新业务,介入新领域,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之外,剥离利空业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也是农化企业面临严峻经营形式的一种突围方式。
2、战略转型
何为战略转型?就是随着国家多环境保护的高压之下,放弃传统化肥制造,转向绿色农业。比如大力发展有机肥、微生物肥料、高效复合肥料、生态肥料、有机肥等等。
3、强化产品和服务
面对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农产品价格变化、市场环境变化,不少化肥企业倍感压力。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会长王述纲指出,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以及农业政策为肥料产品创新方面制定目标规则,同时也为农化服务提出更高要求。

 

所谓产品创新,便是牢牢把握“化肥零增长行动”的要求,大力发展新型肥料和高效肥料。以司尔特为例,2016年,司尔特在北京成立了由国内顶尖土壤、植保、化工、农学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研制生产出新一代高端硝硫基、硫基、氯基及各系列测土配方专用肥产品。该新型产品全化学合成,产品质量与性能完全与当前世界先进水平同步,具有节本增效、防止农村旱地与水田污染、保护农业环境、省时省力等特点,深受全国农民的喜爱与青睐。
在强化服务方面,2011年以来,司尔特与中国农业大学强强联合,组建了全国首家“测土配方施肥研究基地”,深入开展测土配方肥的技术研究与产品研发,开创了“测、配、产、供、施”一条龙服务新模式。
4、取消关税 国际竞争力提高
在国内化肥优惠政策不断减少的背景下,为维持出口竞争力,2017年新的关税也将大部分肥料品种取消关税征收。根据2017年关税调整新方案,取消氮肥、磷肥等肥料的出口关税,并适当下调三元复合肥出口关税。
专家认为:在2017年新的关税政策影响下,大部分肥料品种取消关税,这一举措也被视为刺激出口的一大利好政策,许多企业在新的一年报关时已开始享受到关税取消带来的好处,大大节省成本,提高我国肥料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也是化肥去产能重要其入口。
当然,什么事情,我们都要有两手准备:一手留给现在,一手留给未来。对于化肥行业来说,现在比未来更重要。因此,破解现在,才能把握未来。
( 责任编辑:YanBO)
相关资讯
行情按地区分类
推荐信息
专题信息
热点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2004-2009©版权所有: 农资网,保留一切权利!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和建议,欢迎您E-mail至:ampcn#126.com
客户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术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