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合成氨年产能超过8000万吨,年产量超过5000万吨,过剩率30%左右。受多方面限制因素影响,我国合成氨进口量和出口量均较少,相对于庞大的产量而言,基本微乎其微。
从产能和产量对于图中可以看出,本年度产量除3月和4月产量较高以为,其他月份产量相对低位,而进口量并没有配合产量变化,在产量较低的月份,进口量也并没有较大幅度增加。因此看出,产量和进出口量并没有相吻合。
从进口量价对比图中可以看出,2016年1-10月进口量均相对较少,进口均价基本维持在300-400美元/吨。从出口量价对比图中可以看出,2016年1-10月出口量更是少之又少,有的月份出口量仅在20吨左右,国内合成氨产能过剩,产量巨大,为何还需要进口?为何不能扩大出口?
首先从产品质量来看,国内合成氨执行GB536-88标准,此标准规定,氨含量大于等于99.6%,残留物小于等于0.4%即为合格,国内基本是合格品和一等品,而达到优等品等级即氨含量大于等于99.9%的几乎不存在,然而国内医药保健行业等精细行业需要的合成氨必须保证氨含量达到大于等于99.997%,即所谓的电子级,国内缺乏,所以必须每年从国外进口;正因为我国合成氨达不到优等品,所以出口国外遭遇瓶颈。
其次,从运输条件来看,合成氨运输条件苛刻,并且属于危化品,长途运输需要较高的条件和设备。目前国内具备出口资质的企业较少,并且设备容量有限。后期应把重心放在开发更大容量的运输设备上。
由此看出,我国必须淘汰落后产能,引进更加先进的工艺,生产优等产品,并且码头运输条件进一步完善,才能逐步打开出口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