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12月美国杜邦公司与陶氏化学宣布合并为陶氏杜邦公司(DowDuPont)后,国际巨鳄牵手消息不绝于耳,全球农资市场迎来新一轮结构性洗牌。在此期间,中国企业主动出击,并且在异常激烈的并购竞争中有所斩获。
全球农资行业并购成风
2016年9月14日,德国拜耳(BAYER)公司和美国孟山都(MONSANTO)公司宣布双方签署了最终并购协议,拜耳将以每股128美元,总金额近660亿美元的价格全现金收购全球规模最大的种子公司和农药生产商孟山都。若该交易被反垄断机构批准,将成为有史以来全球最大规模的全现金收购案,同时也创下德国公司史上最高金额海外收购交易记录。
拜耳和孟山都的“家庭背景”有多厚实咱就不多说了,早在过去的一年中,国际农资行业的大规模国际并购突然兴起并迅速走向高潮。去年12月,美国最大两家化工企业,陶氏化工(Dow Chemical)和杜邦(DuPont)完成了价值1300亿美元的合并;2016年春节前夕,中国化工斥资430亿美元成功收购先正达;9月12日,总部位于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的萨钾(PotashCorp)公司和在卡尔加里的Agrium公司在表示,两家公司同意合并。国际并购潮为什么一发不可收拾?
格局变幻 行业龙头欲争夺霸主之位?
观察者认为,并购案将使拜耳有机会把其作物科学业务与孟山都强劲的种子业务结合起来,在现今快速整合的农化行业争夺霸主之位。 而在化肥领域,国际钾肥产能大幅增长后,钾肥售价从2008年的900美元/吨暴跌到现在的300美元/吨以下,钾肥龙头企业生存状态同样堪忧。萨钾与加阳的合并可以使两家公司削减成本,并重上增长轨道。
中农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蓓表示:“钾肥价格过低使得行业利润空间大幅度缩小,企业急于改变策略,寻找新的利润点。”钾肥行业内的行业并购不再制造寡头控制价格,而是强强联合,提高效率,并不会改变供应格局。综合来看,并购将会为行业远景带来一定利好,并对短期市场起到筑底维稳的作用。
中国资本先行能否成功抢滩登陆?
对中国企业来说,海外并购可以在极短时间内获得国际销售渠道和一流品牌,为全球扩张铺平道路,这对中国企业至关重要。
2016年春节前夕,中国化工集团公司(简称中国化工)公开宣布以430亿美元收购全球农化行业的领头羊、全球种子行业领先企业之一的瑞士先正达公司(简称先正达),创下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在海外进行的最大收购案。
并购当道,中国农资企业也要走出国际范。当地时间2016年7月11日晚和12日上午,金正大集团在德国法兰克福举行并购交割庆典和交割签约仪式。金正大出资1.1亿欧元收购德国康朴公司(Compo GmbH)100%股权项目圆满画上句号,中国化肥行业最大的一宗海外并购案顺利完成。 至此,金正大在欧洲拥有了本土化技术、品牌、团队和营销渠道,酝酿多年的国际化战略完成关键一跳,跻身真正意义上的跨国肥料公司,也为中国面临挑战的农业和走向全球的化肥行业开启了转型新通道。
而对于金正大的海外开拓,金正大执行副总裁翟际栋认为,金正大的海外收购是企业国际化的第一步。“在金正大的并购中,我们占据主导,主要目的是吸收、借鉴、学习。”当被问到海外收购对于金正大的意义时,他介绍说:“金正大走出去收购国际农资企业,主要看中三点:一是和金正大有协同技术为产品研发提供帮助。二是国际化的网络把产品顺利销售到国外。三是掌握国际知名品牌,先进产品加国际品牌的组合能够为公司带来巨大的发展前景。”
严峻的市场逼迫企业做出选择:是重新进行资源整合,提高产业效率,还是默不作声,等待现实审判。国际农资巨头的连续动作向迷茫中的中国企业展示了一条新路:龙头企业间的合并有望优化企业产能,扩大市场份额,或将产业链进一步上移,巩固市场地位。另一个层面上,中国农资企业也要紧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在合适的时机主动开展海外并购,把国外的品牌优势与中国的成本优势对接,为国产优质农资产品的全球输出打通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