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无公害农药的研究和推广为突破口,调整农药产品结构,在目前的市场竞争中确定独特的产业地位,陕西省农药产业发展的方向与主题受到业内关注。6月 13日,国务院参事室三位参事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调研无公害农药研究及推广。12日,该调研小组与陕西省农业厅、工信厅等有关部门就省内农药生产及流通进行了调研。
陕西农药产业在国内属中等水平,虽非国内农药大省,但在无公害农药的理念、研究、生产和推广方面独树一帜,无公害农药研究在国内是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板块,受到业内的高度关注。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等院所,他们在以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为代表的无公害农药研究、生产和推广应用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在科研方面,该省拥有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苦皮藤素、国内首个植物源抗病毒剂甾烯醇、解淀粉牙孢杆菌已获得农药登记,并投入生产应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主任、农业部农业有害生物无公害控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张兴教授提出了和谐植保的农药研究新理念:以植物保健为主际导,精细测报为前提,综合协调处理为关键,药剂防治为补救。
陕西省农业厅宁殿林总农艺师介绍,目前全省有45家农药企业,农药年产量4.5万吨。产品以无公害农药为方向,在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方面占有相当的优势。据了解,截至2015年底,全省共登记各类生物农药253个,微生物农药5个,植物源农药12个,生物化学农药16个,相关产品的销售额达到2亿多元。
据介绍,近年来该省微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稳定,尤其是微生物原药方面的研发能力很强,微生物高含量原药的研发生产在领先的地位。同时,他们也把微生物农药企业作为龙头企业扶持。目前,就有多家农药生产企业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进行合作,共同研发多个无公害农药产品。为了推广无公害农药的使用,在6个果粮主产县试点采用以专业合作社为平台的“社企对接、专家指导、专柜供应、补贴公示、全程监控”的补贴运行模式,按照生物农药 50%,低毒农药30%的比例对果农用药进行补贴,加快低毒高效生物农药及相关使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已累计实施3.6万亩,补贴农药25个品种3万公斤,补贴资金166万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该省初步形成了从研发、生产到推广的一条龙发展体系,而这个体系也催生出新的农药产业发展理念。本报副总编肖立受邀作为行业专家参加了此次调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