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通州植保站对宋庄、潞城、马驹桥、于家务等乡(镇)保护地的番茄病虫害进行普查,发生的病害有番茄灰霉病、叶霉病,没有发现虫害,具体普查结果如下显示:
一、病害发生情况
1.灰霉病:病棚率41.67%,病株率2~9%,平均5%,病情指数0.5~2.25,平均为1。病果棚率16.67%,病果率0.33~0.67%,平均是0.5%。主要发生在春节前定植较早、棚膜滴水的温室;开败的花瓣易感染灰霉病菌,坐果后不脱落粘附在果实上,是病果发生的主要原因。
2.叶霉病:病棚率8.33%,病株率85%,病情指数21.25。
根据气象资料及菜农管理水平综合分析,预计4~5月份是保护地番茄灰霉病、晚疫病、叶霉病等病害的高发期。另外,随着气温回升,将为保护地蔬菜蚜虫、粉虱、潜叶蝇等害虫的发育与为害提供适宜的条件,病虫害会继续发展蔓延,如果不及时防治,损失较重较大。
春季气候多变,番茄生长受温度和光照影响的程度较大。因此,望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各蔬菜基地及蔬菜承包户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关注天气变化及病害发展趋势,把病害虫害控制在初发阶段。
二、防治意见
1.农业措施:
(1)加强田间管理,基于天气变化及蔬菜生长条件合理放风,降湿调温。
(2)选择晴天浇水,浇水采用膜下暗灌或滴灌的方式,既可节约用水又能减小棚内的湿度。中耕松土提高地温促发新根;合理施肥提高抗病力。
(3)对已发病的棚室及时摘除病叶、病果带出棚外销毁,减少病源的基数。
(4)结合整枝打杈时,把果实上的残留花瓣摘掉,减少果实灰霉病的发病率。
2.药剂防治:要求适期用药和对症下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1)灰霉病:花期用65%甲硫•乙霉威可湿性粉剂1克对水3斤沾花,果期用40%嘧霉胺悬浮剂62.5~94克/亩;或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30~50克/亩;或50%异菌脲悬浮剂50~100克/亩喷雾防治。
(2)早疫病和晚疫病:可选用25%嘧菌酯悬浮剂24~32克/亩;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130~180克/亩;或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40~60克/亩喷雾防治。
(3)叶霉病:可用10%氟硅唑水乳剂40~50毫升/亩;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125~187.5克/亩喷雾防治。
结合药剂防治也可在棚室内悬挂黄板,诱杀温室白粉虱、烟粉虱、潜叶蝇及蚜虫的成虫。使用黄板时,应注意按照技术标准提早悬挂,及时调整和更换。
通州区植保站开展麦田越年生杂草调查:近期,小麦进入返青期。随着温度的逐步回升,麦田越年生杂草进入快速的生长期。3月17日通州区植保站对全区7块麦田进行了草情调查,田间杂草种类以播娘蒿、荠菜为主。平均每平方米有杂草6株,低于去年同期草量,其中最高地块每平方米有杂草16株。地块间杂草密度不同,长势不同;同一地块内分布不均。结合田间实际情况以及气象条件等相关因素,提出如下防治意见:
一、防治适期
各乡镇农业部门和种植户做好田间杂草调查,根据实际发生情况确定防治适期,做好越年生杂草防除工作。荠菜、播娘蒿在小麦拔节前施药,其中荠菜最好在开花前用药。
二、防除方法
1.防除荠菜: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15克/亩,对水15-20公斤做茎叶喷雾。
2.防除播娘蒿(或以播娘蒿为主的地块):可选用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15克/亩,或72%2,4-D丁酯乳油50-60毫升/亩,对水15-20公斤做茎叶喷雾。
春季小麦返青至拔节期,也可在除草剂中加入20%三唑酮乳油40-50毫升/亩和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34-40克/亩,同时预防小麦白粉病,并防止小麦倒伏。
3.防除雀麦:小麦返青期,雀麦2-3叶时,选择无风晴天,用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剂3-4克/亩,对水30-40公斤喷雾防治,药剂要先用水彻底溶化开后,再加入所需水量进行茎叶均匀喷雾。
4.当上述三种杂草在麦田同时发生时,可用龙雀套装(包括10%精噁唑禾草灵乳油20毫升/亩+专用助剂50克/亩+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5克/亩)进行喷雾防治。
三、注意事项
1.适期施药,过早过晚温度太低均会影响防治效果,小麦拔节后不宜再施药。
2.准确用药,不能随意加大或减少用药量。喷药时均匀细致周到,不重喷,不漏喷。
3.72%2,4-D丁酯乳油熏蒸、飘移性强,周边100米以内有菜田和瓜田及双子叶经济作物地块禁止使用其除草。施药器械要专用,用后要做好标记并妥善保管。
4.选择墒情较好、气温稳定在8℃以上时施药,除草效果较好。
(北京植保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