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农药
中国是农业大国,也是农药生产和需求大国。弗若斯特沙利文(以下简称“沙利文”)最新市场研究报告《中国农药市场研究》指出,2015年我国农药国内消费额估计达到2025亿元,同比增长了约5%。农药消费总体呈现稳定上升的态势。近年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相继出台了“取消农业税”、“粮食直补”等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不断加大对“三农”支持力度,农户收入得到逐步提高,农产品以及粮食价格保持平稳,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农户投资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加大对农药这一生产资料的投入和需求。预计今后几年国内农药消费额将以年均4%左右的速度增长,到2019年有望达到2369亿元。
沙利文报告指出,民以食为天,由于人对于粮食的刚性需求,农业将会不断发展。中国人口众多,耕地面积相对稀少。同时由于城市化使耕地面积缩减和人口的增长,使中国对农作物增产的需求增加。而农药是作物增产的有效途径,农药市场增长的趋势将会延续。
政策趋严,高毒农药禁限用大势所趋
中国目前在农药的研发和生产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目前世界上经常使用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在中国生产的不足200种。我国在90年代曾经历了高毒农药的迅猛发展期,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甲胺磷、久效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以及磷铵)曾占到农药产量的1/4以上,从环境、生态和食品安全的角度考虑,我国陆续出台了政策禁止和限用高毒农药。2011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指出将限制新建高毒、高残留及对环境影响大的农药原药生产。2015年7 月,农业部征求对杀扑磷等6种高毒农药禁用意见指出,自2015年10月1日起,禁止杀扑磷、甲拌磷、甲基异柳磷、克百威、氯化苦、溴甲烷使用于蔬菜、瓜果、茶叶、甘蔗、中草药材等作物。沙利文分析认为,农药污染是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毒生姜,毒西瓜等事件不断见诸报端。高毒农药的禁限用符合食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将是大势所趋。
生物农药或将迎来新发展
生物农药的概念目前已经被广泛传播开来,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活体(真菌,细菌,植物,天敌等)或其代谢产物对害虫、病菌、杂草、线虫、鼠类等有害生物进行防治的一类农药制剂。绝大多数生物农药为低毒或微毒,污染小,不会破坏生态平衡,大部分生物农药具有选择性只对防治的病害有效,对人畜安全。其活性成分是自然界本身存在的物质,自然界有其顺利的降解途径,易分解,低残留。多数生物农药活性成分复杂,作用于多个作用位点,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健康消费有了更高的需求,绿色蔬菜、食品,有机食品逐渐被大众接受。”沙利文全球合伙人兼大中华区总裁王昕博士指出。而生物农药是绿色食品生产的重要保证。在我国绿色食品生产标准中已明确规定,AA级绿色食品生产严禁使用有机合成的化学农药,允许使用中等毒性以下的生物农药。虽然生物农药本身的生产成本稍高于化学农药,但其带来的效益却不可估量,可以广泛用于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生产,提高农作物的品质,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沙利文的报告指出,我国市场将会以化学农药为主,生物农药为辅,生物农药将逐渐占据有利的市场地位。
土地流转将为农业行业塑造新的商业模式带来契机 沙利文报告指出,目前农药销售模式以总经销商代理、下级经销商和零售商分销为主。而土地流转,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的出现,为农药垂直化销售和农药电商服务创造了条件。不仅如此,大规模农场的出现将会促使市场需求转变,对农药的需求将不仅仅停留在产品本身,同时在种植过程中也需要专业的病虫害防治服务等。能够建立产销一体化并能提供作物全程解决方案服务的公司将会在竞争中更具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