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绿色肥料体系
什么是绿色肥料?所谓的绿色肥料是指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来设计和生产能够最大限度减少肥料对人类健康危害、减轻环境污染而又能维持相对高的农产品质量和品质的肥料品种。
什么是绿色肥料体系?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区划所研究员赵秉强认为,建立绿色肥料体系对于系统改善肥料生产和使用中面临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绿色肥料体系应该涵盖整个肥料产业链的绿色原料、绿色制造、绿色产品、绿色流通和绿色施用5个环节。
他认为构建中国绿色肥料体系需要从五个方面着手:一是对中国肥料产业发展做出顶层设计,明确中国肥料发展的方向、数量和结构,构建肥料从资源、生产、流通、使用的管理法规保障体系;二是研究建立中国高效、低碳环保的肥料生态工艺制造技术体系,使肥料制造过程中的资源效率、生产效率、碳排放、环保指标等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或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三是加快新产品研制。开发一批养分高效利用、环境友好的高附加值产品,促进肥料产品性能和功能升级;四是运用现代装备制造技术、信息技术等开发先进施肥装备以实现施肥的精准化;五是建立科学的肥料限量施用指标体系,减轻施肥对环境负面效应。
四川大学钟本和教授表示,中国未来肥料的研发、生产、推广和应用,应围绕绿色肥料制造技术开展相关工作。如根据生物固氮、解磷、解钾的功能,开发新型微生物肥料。推介一批缓释控释智能肥料,重点筛选或研制缓释性能优良、价格低廉、效果好的材料工业化生产,并加大种肥同播种植技术的推广普及。对肥料产品进行优化结构,发展硝基肥料、熔融磷钾肥料、脲硫酸复肥、有机肥、有机无机肥、液体肥料、BB肥等多元肥料。针对高品位磷矿资源匮乏开发中低品位磷矿资源和难溶性钾资源,将矿石中难溶性有价元素转变成可溶性有价元素。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朱兆良认为,针对目前肥料利用率低的问题,需要从提高氮素利用率入手,尤其是要减少高产田对化肥的依赖、提高中产田施肥效率,实行分区域管理。通过建立肥料生产与使用大数据平台,为企业肥料产品研发、销售与推广和农化服务提供精准的指导和服务。
构建体系需多方融合
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教授许秀成表示,肥料发展需要遵循对植物和环境的干扰最小化原则。为使中国肥料农用总量及对环境的污染强度尽快跨过顶峰,并迅速减量,必须建立绿色肥料保障体系。但不能仅为生产绿色肥料而生产,而应从绿色化肥原料、绿色生产工艺、绿色肥料的性能或特征等多方面构建肥料保障体系。
“建立绿色肥料保障体系,需要植物矿物营养学说与有机营养学说的融合,以熵增最小、能耗最低、对环境排放最少的生态肥料工艺创立作物养分供应新体系,创建以科学家、农学家、工业专家、企业家和政府主管部门共同主导和多方融合的科学的绿色肥料保障体系,这是战略层面的肥料体系。”许秀成表示
同为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教授的侯翠红表示,针对未来农业精准施肥、精准滴灌的要求,构建适合于未来农业的新型灌溉施肥新体系。侯翠红以活化钙镁磷肥田头就地制造全水溶性肥料,满足不同作物、不同施肥期对各种养分的要求,阐明了新型灌溉施肥技术在推动节水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她还建议成立服务公司,将灌溉施肥装置、滴灌施肥装置、滴灌管线、薄膜回收,进行再制造,形成新的农业服务型产业。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尹应武认为,农作物生长不能仅依靠过度施氮、磷、钾肥,植物秸秆、腐植酸、牲畜粪便、农作物加工废弃物、沼渣、沼液都是很好的有机肥源,充分利用有机物和微生物营造良好的植物生长环境,发展生态农业,应成为生态肥料体系的重点。他强调,需要纠正一直主导农业生产的作物增产、稳产靠施用氮、磷、钾等无机高浓度肥的错误导向,正是多年来强调和鼓励施用化肥造成资源巨大浪费、环境污染加重、加剧全球变暖,大面积土壤酸化、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严重下降、大量中微量营养元素缺乏,植物品质下降,增产面临瓶颈,粮食安全面临危机的严重性。
与会专家代表还指出,中国目前肥料管理的现状是:管理与指导肥料生产的有工业信息化部及相关的肥料协会,颁发生产许可、制定监管肥料质量标准的有质检部门、工商管理部门,进行肥料登记的有农业部,肥料的流通管理、市场监管隶属工商部门,肥料使用管理有各级农业部门等。这种肥料管理政出多门、肥料管理法律缺失、肥料管理主体缺失是多年来肥料生产、销售、使用等环节问题层出不穷的根源所在。必须确立肥料管理主体部门,这需要政府统一调配。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赵秉强介绍说,美国为保证粮食安全,采取的绿色行动和措施主要是加强施肥的装备,由机械化进入了智能化的时代。发展保护性农业技术来保护耕地,他们的营养协会向农民推荐最佳的施肥方案,农民采用最佳的施肥方案以后可以得到政府补贴。他们在肥料施用管理方面,也加强了法制化的建设,颁发了清洁水法等,来保障肥料用量不增加的情况下,粮食持续增产。
而在欧盟国家,他们采取的绿色行动,主要是通过研究建立肥料限量施用体系。他们实行种养一体化,特别是加强了磷钾肥的有机替代,使磷钾肥用量大幅度下降,施肥装备同样由节俭化转向智能化,在肥料管理方面,也颁布了硝酸铵的法令等措施来保护环境。
日本采取的绿色行动是提出土壤污染防治法、家畜排泄物管理规划及促进循环利用法、肥料的管理法,以及持续农业法等,用法律的手段来保障科学施用肥料;并且他们推广科学改良技术,他们同样要实行化肥对农业的减量技术。
为此,赵秉强建议,中国可借鉴国外成功经验,采取种养一体化,实现化肥有机替代减量;精准施肥技术,施肥机械化、智能化,实现肥料精准投入;管理法规化,在施肥投入管理上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通过建立科学的补贴政策,鼓励农民使用环保新技术。
据了解,近年来中国缓控释肥、水溶性肥料、增值肥料等新型肥料发展迅速。以增值肥料为例,肥料生产过程中加入海藻酸类、腐植酸类和氨基酸类等天然活性物质所生产的肥料改性增效产品。海藻酸类、腐植酸类和氨基酸类等增效剂都是天然物质或是植物源的,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且环保安全。
提高耕地质量关键措施要大力推广机械施肥技术,解决农村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支持企业研发推广有机肥运输及高效施用机械,发展有机肥机械施肥,克服人工短缺、有机肥施用费时费工问题。
清华大学生态工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胡山鹰认为,针对中国化肥利用率低、农业用水浪费严重、农业用原材料及装备技术水平低的农业生产现状,提倡以水肥一体化为主线,以实现优质现代农业为目标,研发高效的新型微喷和滴灌技术、营养液栽培等以从化肥生产的源头控制污染源,解决中国水资源短缺问题。在保证粮食稳产、增产的基础上,化肥使用量减少30%,农业用水量减少50%,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体系。
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培钊认为,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应该明确减量施肥实质是指减少化肥用量,特别是氮、磷、钾大量元素的使用量,而有机肥还应增量。减量施肥的核心是解决肥料养分失衡,提高肥料利用率,其主要实现途径是提高肥料质量和科学施肥。综观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他们通过测土施肥和科学施肥方法的有效推广实现了减量增效。从芭田公司多年的科学施肥实践表明,科学地减量施肥不仅不会造成农产品产量的下降,还可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安全。
黄培钊强调,中国建立绿色肥料体系需要突破传统施肥瓶颈,主要有三个制约方面:一是新产品技术的研发、投入、协作攻关不够;二是基层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不利于科学施肥技术推广;三是现有化肥流通渠道制约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因此,构建有效的研发投入扶持体系、建立贴近田头的服务体系、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建立农业大数据平台为种植者提供坐诊式和田间现场诊断相结合的农业技术服务、改造与管理肥料流通渠道,建立肥料生产者与种植者直接对接模式,消除流通渠道对新产品新技术推广的阻碍影响以确保新型肥料的有效推广。
国家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何才文表示,从2015年起,中国逐步将化肥年增长率控制在1%;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每年提升1个百分点以上,到2020年达到40%以上。他强调,为实现这个目标,从工作措施上:一是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二是深入推进新肥料新技术应用;三是着力提高有机肥资源利用水平,推进有机肥资源化利用,推进秸秆养分还田,因地制宜种植绿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