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死亡之海的新疆罗布泊,原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由于气候变迁,早已干涸,只剩下大片翻着硬壳的盐碱地,看不到一丝生命迹象,是真正的不毛之地。在这样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一座有着先进环保理念的现代化钾肥生产基地矗立在荒漠戈壁,这就是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投罗钾”),既是我国两大钾肥生产企业之一,也是我国最大的硫酸钾生产企业。
作为公司主抓技术的副总经理雷光元,从事硫酸钾行业已20多年,既熟悉我国钾盐资源的分布情况,也亲自研究过很多硫酸钾生产方法及工艺,因此对硫酸钾市场及产业有着独到的见解。日前,雷光元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记者:目前国内外钾盐市场如何?是怎样的产业格局?
雷光元:我国已探明的钾盐资源储量仅占世界的2%,只在新疆、青海等地发现一些钾盐矿,钾盐资源匮乏。与此相反的是,我国钾肥消费量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钾肥消费国,资源储量与消费量形成巨大反差。
我国钾盐约95%的产品用于肥料,钾肥是农业不可或缺的三大肥料之一,钾肥主要有氯化钾和硫酸钾两大种。目前国内大型钾盐矿只有国投罗钾和青海盐湖工业集团(以下简称“青海盐湖”),青海盐湖以氯化钾产品为主,国投罗钾则以硫酸钾产品为主。
虽然我国钾盐资源严重不足,但全球钾矿资源供大于求。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德国就把硫酸钾产品销售到中国。现在全世界每年氯化钾的消费量大约6000多万吨,而我国氯化钾消费量达1200万吨。如果我国没有自己的钾盐资源,如此大的需求量必将在国际谈判中处于劣势,就像印度没有自己的钾盐资源,在钾肥的国际谈判中没有任何余地,国际钾肥公司出价多少只能被动接受。我国因为有国投罗钾和青海盐湖两大钾盐企业支撑,在与国际钾肥公司谈判时有了更多的空间,钾肥国际采购价比印度每吨低10美元至20美元。
国投罗钾生产的硫酸钾更为特殊,全球硫酸钾产能并不大,每年大约只有550万吨的产能,其中美国、智利、德国的产能分别是40万吨、60万吨、100万吨,而罗布泊一地的产能就达到了140万吨,这140万吨产能又以国投罗钾为主。
国家发改委曾经有“三个一”战略,国内产能占消费量33%,中能、中化等贸易集团从国外进口量占33%,鼓励国内企业到国外建厂带来的产能占33%。但从目前情况看,国内产能比例已超过50%。如果我国钾盐矿过度开发,过早开采殆尽,对我国钾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利。
对此,工信部倡导钾盐企业不要盲目过度开采,不要大打价格战,鼓励钾盐企业“走出去”,同时倡导规模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为响应国家号召,国投罗钾没有上马已规划的二期项目。
记者:目前矿业形势严峻,国投罗钾都面临哪些难题?
雷光元:现在矿业形势非常严峻,但相对其他矿产品,硫酸钾市场还算不错,这与国家政策一直支持钾肥产业有关。但现在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对国投罗钾,成本上升了一大块,青海省的钾肥资源税还是每吨100多元,而国投罗钾在新疆的钾肥资源税由每吨135元调高至400元,在新疆恐怕也只有国投罗钾一家增加了资源税,以国投罗钾的产量计算相当于减少了4亿元的利润。
除此之外,钾肥的铁路运费也在增加,每吨增加了50元至60元;矿产资源补偿费也在增加,每吨增加20多元。一路上升的各种费用,使硫酸钾每吨成本上升了700多元。一方面硫酸钾生产成本在上升,另一方面由于矿业形势不好,矿产品价格都在下降,很多客户持币观望,导致钾肥价格也在下降。国投罗钾由于技术水平领先,并已形成规模,虽然降低了利润,但还不至于亏本。
硫酸钾的产量虽然没有氯化钾产量大,但价格更高,而且不仅能提高经济作物产量,还能提高作物品质。如果说氯化钾是黑白电视机,那么硫酸钾就相当于彩色电视机。正因为硫酸钾的价格更高,所以有更多的企业开始进入硫酸钾产业,有的盲目上马硫酸钾项目,或是购买氯化钾加工成硫酸钾,一股脑扎进来,结果造成项目上马后没有盈利。硫酸钾的技术并没有看似的那么简单,其实还有更多、更深的技术工艺,比如国投罗钾的技术工艺是针对罗布泊高温等地质特点设计,如果工艺照搬到青海等地根本不适用。其他地方如果采用国投罗钾的技术工艺,则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否则项目即使上马后也会出现问题。
在制作工艺上,国投罗钾是自然提取硫酸钾,不会造成污染,而有的企业生产硫酸钾是用氯化钾加工而成,因加入硫酸带入重金属,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国投罗钾一直在向国标委反映,企业应按两个标准进行划分,一类是资源型企业,比如国投罗钾自然提取硫酸钾;另一类是加工型企业,化工合成加工制作硫酸钾。对应的,产品应按等级区别,不同等级产品对应不同价格,优质品要有更好的价格,其目的不是打压国内企业,而是打破国外对硫酸钾价格的垄断。如果国内优质品很难提升价格,长此以往难以抗衡国外产品。在竞争方面,国外钾肥企业抱团组成联盟,价格降低时减产,价格升高时增加产量,他们的生产量仅是产能的70%,他们有能力生产更多的产品,但为了抬高价格,并不是满负荷生产。国内一些大营销公司也跟着国外公司跑,抬高价格。我清楚记得,2001年国内一经销商说要抬高钾肥价格,后来事实证明,他们真的做到了,而且抬高到他预先所说的价格,结果受损的还是农民的利益。
记者:国投罗钾生产基地位于无人区的戈壁荒漠,环保工作进展如何?
雷光元:虽然国投罗钾生产基地位于无人区的戈壁荒漠,但国投罗钾从设备、工艺入手,实施了最严苛的环保举措,而且设计之初就融入了环保理念,把脱硫、脱销的技术水平做到了极限。基地在生产过程中实时将各项环保指标传输到所在的巴州环保局,只有把环保工作做到极致,才能有这样十足的信心。
不仅如此,国投罗钾还自己提高了环保要求,比如钾盐试验因生产量小,并不需要做环保立项,但国投罗钾的试验生产都严格按照环保要求进行。为降低局部粉尘,国投罗钾投资1000多万元增置设备。2013年,国投罗钾为提高资源利用率,再投入6000多万元做相关试验,以更好地利用尾矿里的少量钾资源。这个试验将用3年左右的时间,如果试验成功,将在现有120万吨产能基础上,再多回收20万吨钾资源,相当于增加了1/6的产能。
在产业升级方面,我一直想做“提钾后再利用钠镁”项目,特别是再利用金属镁。国投罗钾一开始不会做大规模的金属镁再利用项目,而是从一点一滴做起,步步为营,稳扎稳打,能满足国内需求即可。
因罗布泊地处国家军事禁区内,禁止国外设备和技术人员进入,所以国投罗钾自主研发技术,我们研发的结晶器很有优势,产能大,结晶粒度好,节能效果好。
记者:国投罗钾近期、中长期的发展目标是什么?目前进展如何?
雷光元:现在国内硫酸钾厂2万吨的产能就算规模较大,而国投罗钾一天就能生产5000吨钾肥,2013年产能139万吨,2014年140万吨,2015年将实现产能150万吨,产能巨大,这是近期的目标。
目前国投钾盐正在开发钾镁肥新品种,这个产品有很大争议,还在继续攻关中。我个人之所以坚持中长期做这个项目,是因为项目成功后可实现中低品位矿的综合利用,利润空间大。这样,国投罗钾能实现“高品位矿石生产硫酸钾,低品位矿石生产钾镁肥及其他产品”的产品结构,而且改造后的项目既能生产钾镁肥,也能继续生产硫酸钾。
记者:钾盐作为国家急缺的矿产之一,您认为中国企业投资海外钾盐应关注哪些区域?
雷光元:哈萨克斯坦的钾盐资源非常好,储量多达几十亿吨,如此大的资源储量能保国内钾肥消费100年。新疆罗布泊地区现有钾盐资源储量2.1亿吨,真正能拿出来的资源只有1.1亿吨,而哈萨克斯坦能拿出来的钾盐资源多达30多亿吨。如果我国完善东西铁路线路,再建一条200多千米的铁路线,在哈萨克斯坦建设钾盐矿,钾矿资源的运输将非常顺畅。中国企业完全可以“走出去”到国外生产钾肥,建设一条300万吨至500万吨、甚至是600万吨的生产线,如此规模的产能相当国内一年钾肥的消费量,不用再费劲与俄罗斯等国的钾肥商谈判。
针对企业“走出去”,国投领导层曾考察了全球诸多钾盐矿,北欧一个国家希望中国企业购买当地一个钾盐矿,该钾盐矿年产能1300万吨,而且已经开始盈利。国投集团领导分析该矿赚钱还出售的原因,认为主要还是销售出了问题。因为政治意识形态不同,该国更亲近俄罗斯,和美国的关系并不协调,所以当时世界最大钾肥市场的美国根本不进口他们一粒钾肥,他们只能依靠中国市场,但2014年他们在中国也只销售了30多万吨,这意味着他们在美国和中国这两大市场总共销售了30多万吨。此外,这家钾盐企业还一直深受国际三大钾肥联盟打压,所以他们希望由中国企业经营,一是能大幅提升产量,二是有利于拓展中国市场。
如果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钾盐矿,上述两个项目都是不错的选择。
如果从全球钾盐资源区域来看投资方向,个人认为不要去加拿大投资,加拿大是美国的盟友,美国出于自身能源战略考量,不会同意加拿大把优质资源卖给中国。一家中国企业曾想收购加拿大的U矿,合同都签了,但迫于美国方面的压力,最终还是毁约了。
另外,中国企业也不适合到东亚地区投资钾盐,像泰国、老挝这些东亚国家虽然也有钾盐资源,但其钾盐矿石类型与加拿大、俄罗斯、北欧完全不同,后三者的矿石类型是钾石盐,而东亚地区的钾盐资源则以光卤石的形式赋存,提取钾盐资源时光卤石存在严重的环保问题,生产一吨钾肥要排放大量卤水。卤水治理成本高,不回收则会导致大片农作物死亡,将面临成本高或严重污染环境的两难境地。
其他地区只剩下刚果(布)、澳大利亚和西亚等地区,这些地方有少量的钾盐资源,如果上马10万吨左右的生产线也会很挣钱,但这样的规模比较适合私人企业,不适合国投这样的大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