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复肥会议召开在即,照往年惯例,这无疑已传达出肥市即将转暖信号,因为自此以后,伴随厂家冬储政策日渐明确,市场将进入为期3个月左右的冬储备肥期,届时厂家收款,下游经销商建仓,市场如火如荼。但就目前业内反馈来看,本年度冬储市场表现或难达往年水平,基于对后市的看空预期,部分业内资深人士开始加入到呼吁出口零关税的行列中来,而究其症结所在还是因为市场供需双重承压。
来自2014年的官方数据显示,中国仅磷肥一项总产能到14年就已达到2360万吨(折纯P2O5),而消费量仅1200万吨(折纯P2O5),过剩量几近一半,积重难返。虽然业内越来越认识到产能过剩给市场带来的负面影响,近两年各地一铵产能扩增速度也开始陆续放缓。但据金银岛预算,2015-2017年内,我国磷酸一铵总产能仍将达到1937万吨,而磷酸二铵产能也将达到2000万吨左右。但我们目前能做到的也只是保证基数不再过快增长,要想最终实现去产能、调结构的目标,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回顾今年化肥各种优惠电价、运价相继取消,沉溺已久的化肥增值税再次回归台前,也正是表明了政府推动化肥市场化的决心。但显而易见,对化肥企业来说,各项政策实施背后,却是高附加的生产成本。2008年之前,厂家也许可以顺利将它转嫁到下游,最终到 农民身上,但伴随市场可选择性日渐增多以及终端经济、粮食作物利润空间逐渐缩水,这也最终沦为了生产厂家的一厢情愿。近期中国氮肥工业协会数据显示,1-9月磷肥价格比去年有所上涨,但仍低于2013年的平均价格。特别是加收增值税之后,规模企业磷酸二铵吨价平均增加130元。磷肥行业前8个月的利润约为14.9亿元,仅增值税一项就会在第四季度抵扣12亿元左右。冬储市场临近,磷肥行业多方承压,粮食量增价减已成定局,下游备肥积极性较往年明显走弱,氮磷钾复合肥冬储预测价格较往年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业界只能将希望寄托于国家政策层面,于是“建议化肥零关税”应时而生,但一项政策的制定,要权衡多方利益,既要保证行业健康发展,又要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绝非一方独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