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条锈病是典型的大区流行性病害,其病菌孢子随气流由南向北传播扩散,受下沉气流及雨露影响,孢子附着在小麦叶片上,遇适宜条件萌发为害。据邯郸市馆陶县植保部门调查,5月19日在寿山寺乡后宁堡村东麦田里发现多个小麦条锈病发病中心,典型症状明显,夏孢子堆较小,椭圆形,鲜黄色,在叶片上排列成整齐的虚线条状,发生面积10亩左右,有的发病部位已上升到旗叶。同时,该县叶锈病发生普遍,病株率可达10%。
分析发生的原因,主要受5月8-10日全省大范围的降雨影响。气象部门通报,5月上旬我省中南部麦区降水比历年同期偏多,其中邯郸西南部和中部,邢台中东部,石家庄南部,衡水西北部,沧州西北部和保定局部地区偏多50mm以上;5月上旬中南部麦区平均气温比历年同期偏低1-2℃,尤其是降雨时出现了明显的降温过程。这段时间正好是我省小麦条锈病流行扩展的关键时期,高湿低温对条锈病的发生非常有利。
当前我省小麦处于灌浆期,正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小麦条锈病蔓延扩散迅速,各地植保部门务必要加大监测普查力度,密切关注小麦条锈病、白粉病、叶锈病、赤霉病、麦蚜等病虫的发生蔓延情况,在搞好技术宣传指导的基础上,立即结合小麦“一喷三防”工作,及时防治小麦后期病虫,确保小麦丰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