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趋势
根据全省各地冬前农作物病虫越冬基数调查,结合近年病虫发生态势,并组织有关专家会商分析,预计2015年我省农作物主要病虫呈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发生程度接近2014年。全省农作物病虫草鼠发生面积1.75亿亩次以上。偏重发生的病虫有:南部的小麦红蜘蛛、棉盲蝽、局部的小麦穗蚜和白粉病;玉米种植区沿河低洼下湿地的小地老虎、太原以北的玉米叶螨、晋中东山、太行山等冷凉山区和忻定盆地的玉米大斑病、马铃薯晚疫病、苹果炭疽病、苹果褐斑病保护地瓜菜霜霉病和白粉病、番茄病毒病等。
二、主要农作物病虫发生趋势
1、小麦病虫害 总体中等发生。其中麦蜘蛛在南部麦区中等发生,运城、晋城麦区旱垣、向阳坡地偏重发生,发生面积600万亩;小麦穗蚜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600万亩;小麦吸浆虫轻发生,发生面积40万亩;地下害虫中等发生,发生面积400万亩;白粉病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230万亩;纹枯病在南部高水肥麦田偏轻发生,发生面积100万亩;叶锈病偏轻至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50万亩;腥黑穗病偏轻发生,发生面积60万亩;小麦条锈病在运城南部麦区偏轻发生,发生面积20万亩。
2、玉米病虫害 总体中等发生。其中一代玉米螟偏轻发生,晋南春玉米田以及甜糯玉米集中种植区中等发生,发生面积300万亩;玉米蓟马在运城、临汾玉米苗期偏轻发生,发生面积220万亩;玉米叶螨中等,中、北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500万亩,为害盛期7月中旬至8月中旬;双斑萤叶甲中等,北部偏重发生,全省发生450万亩;以小地老虎、蛴螬、金针虫为主的地下害虫在各玉米种植区的沿河下湿地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000万亩;玉米大(小)斑病在忻定盆地、大同盆地、晋中东山以及太行山等冷凉山区偏重发生,全省发生700万亩左右;玉米丝黑穗病在大同、太原、吕梁、长治等地偏轻发生,局部早播重茬低洼下湿地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65万亩。
3、暴发性病虫害 东亚飞蝗(夏蝗)偏轻发生,局部有出现高密度蝗点的可能,发生面积29万亩,需防治面积12万亩;土蝗在北部常发区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380万亩;一代草地螟轻发生;粘虫中等发生,发生面积500万亩。
4、杂粮病虫害 粟叶甲在忻州、长治、吕梁、晋中、太原、晋城等谷子主产区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30万亩;粟灰螟偏轻发生,发生面积100万亩;谷子白发病呈上升态势,在晋城、长治、晋中东山、忻州等地偏轻发生,发生面积60万亩。高粱蚜在高粱集中产区偏重发生,发生面积20万亩。
5、马铃薯病虫害 马铃薯28星瓢虫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50万亩;马铃薯豆芫菁中等发生,发生面积50万亩;马铃薯晚疫病偏重发生,发生面积200万亩;马铃薯病毒病中等发生,发生面积30万亩。
6、棉花病虫害 棉花苗蚜中等发生,发生面积42万亩;棉铃虫轻发生,发生面积100万亩次;棉盲蝽中等至偏重发生,发生面积39万亩次;棉蓟马、棉叶螨偏轻发生,发生面积分别为15万亩、18万亩次;烟粉虱中等发生,发生面积8万亩;棉花苗病中等发生,发生面积5万亩;棉花铃病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0万亩;棉枯萎病偏轻发生,发生面积3万亩;棉黄萎病偏轻发生,发生面积10万亩;红叶茎枯病偏轻发生,发生面积8万亩。
7、果树病虫害 苹果树腐烂病偏重发生,发生面积300万亩;苹果褐斑病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50万亩; 斑点落叶病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50万亩; 果树白粉病偏轻至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00万亩;果树叶螨中等至偏重发生,发生面积300万亩次;金纹细蛾中等至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50万亩次;果树蚧壳虫偏轻至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00万亩;苹小卷叶蛾,桃小食心虫偏轻发生,发生面积分别为90、100万亩;梨小食心虫在桃树和梨树上偏重发生,发生面积80万亩。
8、蔬菜病虫害 保护地蔬菜土传病害、瓜类白粉病、黄瓜霜霉病、番茄疫病、叶霉病偏重发生;保护地蔬菜苗期病害、枯萎病、茎基腐病、蔬菜蚜虫、美洲斑潜蝇、粉虱等小型害虫中等至偏重发生;露地蔬菜田小菜蛾、蚜虫、甘蓝夜蛾、烟青虫、菜青虫中等至偏重发生;露地蔬菜病毒病、茄子黄萎病、番茄早疫病、大白菜霜霉病等中等,局部偏重发生。蔬菜病虫发生面积1200万亩次。
三、预报依据
1、冬前病虫基数 11月20日前后,全省麦区测报站开展了冬前病虫普查,结果显示,各地冬前麦田主要病虫害基数接近或高于上年同期。 其中麦蜘蛛平均尺行长有虫7.2 头,接近去年,比常年高23.8%,最高24头。麦蜘蛛基数较高的洪洞县平均尺行长有虫20头,最高60头,低于去年同期的25-36头和400头。麦蚜虫田率为20-45%,平均百茎蚜量7.4头,比上年高60.9%,比常年低33.9%,最高400多头。小麦吸浆虫淘土调查,运城市的永济平均每样方有虫0.2头,比去年低79%;临汾市平均每样方有虫0.15头,比常年低78%,比去年低35%。小麦白粉病全省平均病田率3-8%,病叶率2.5%,较上年增加66.7%,较常年增加150%。叶锈病平均病叶率1%,与去年持平,较常年减少26.5%。纹枯病平均病株率0.9%,较去年减少59%,较常年减少73%。条锈病冬前未查到。
冬麦区9月份调查,地下害虫虫口密度略低于前两年同期,一般田平均土壤含虫量每平方米3.2头(蛴螬占60%以上),严重地块虫量超过6头。11月上旬,万荣、临猗等地调查,麦苗受害率0.1-2.0%,明显低于去年。另外,2014年我省部分玉米产区以蛴螬、金针虫为主的地下害虫发生较重,全省发生面积达1000多万亩,为害株率一般3-5%,严重田块高达12%以上。
11月下旬各地剥杆调查,玉米螟全省平均百杆含虫12.58头,最高74.5头,较去年减少56.3%,较常年减少45.8%。其中运城盐湖平均百杆含虫44头,比最高年份的去年减少21.4%,比历年均值减少2.9%。晋中太谷百杆含虫10.6头,比历年均值减少41.1%。太原王郭平均百杆含虫9.3头,比历年均值减少15.5%。吕梁汾阳市平均百秆含虫17头,比去年减少88头,且低于常年;忻州代县平均百杆含虫9头,比最高年份的去年减少85.7,比历年均值减少95.2%;原平市平均百杆含虫74.5头,南胡平均百杆含虫27.6头,均低于去年同期。大同市平均百杆含虫4头。
东亚飞蝗残蝗面积5.1万亩,较上年减少3.5万亩。每公顷残蝗密度90-149头的面积4.5万亩,比上年减少1.6万亩;150-450头的面积0.6万亩,比上年减少1.4万亩。运城市挖卵调查:沿黄6县市,共取样940平米,有卵样点为18个,卵块50块,卵粒数1900粒,平均每平方米有卵2.02粒,明显高于上年的1.16粒。
土蝗残蝗面积150万亩,明显高于上年。大同、朔州、忻州、吕梁等地共取样调查308平方米,有卵块238个,平均每平方米有卵2.02块,明显高于2013年的0.68块;每平方米卵粒数16粒,高于上年的13.5粒,接近近五年平均数。 每平方米卵粒数最高84粒,明显低于上年的205粒。
草地螟全省共调查332平方米,未查到越冬茧。
吕梁、大同、长治、忻州调查,谷子百茬含粟灰螟分别为3.6头、4.5头、1.8头、2.8,最高10头,高于去年和近3 年均值。
冬前调查平均每亩有棉铃虫蛹:运城、临汾棉田一般66.7-120头,低于去年的66.7-200头;玉米田一般93.3-393.5头,高于去年的46.7-266.8头。11月下旬运城调查,花椒树蚜枝率40%左右,五寸枝条平均有棉蚜49头,蚜量低于去年同期。危害末期调查,棉盲蝽亩残虫368头,较去年多近300头;烟粉虱虫株率65%,高于去年的58%;棉叶螨螨株率23%,高于近两年的8-10%。棉枯萎病、黄萎病、苗病、铃病、红叶茎枯病后期病田率分别为8%、15%、9%、11%、2%。
11月底调查,苹果树腐烂病一般果园平均发病株率10%~20%,严重的果园为30%~40%,最高65%,低于去年同期。苹果白粉病一般果园病叶率3%~5%,最高10%,接近于去年。9月底调查,斑点落叶病一般发病叶率为25%,比去年同期高17%,最高30%。苹果褐斑病一般平均发病叶率为30%,比去年同期高20%,比历年高18.2%,最高50%。
果实采收前调查,桃小食心虫平均蛀果率达1%~3%,与去年同期持平,最高达40%。苹小卷叶蛾为害叶率平均5%~8%,比去年高2%,百叶有虫3.8头,比去年高1.5头,最高10头。金纹细蛾平均被害叶率为2%~3%,比去年同期低1%,最高12%;百叶有幼虫2~3头,比去年多0.2头,最高10头。11月中旬调查,山楂叶螨每100平方厘米有越冬螨9头,接近去年,最高24头。
2、气象条件 春季(3-5月)气温略偏高,运城市、临汾市和晋城市降水偏少1~2成,对小麦、果树、棉花主产区喜旱的螨类、蚜虫及小菜蛾等发生有利,对小麦白粉病、纹枯病喜湿性病害的发生不利;其余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多1~2成,对保护地蔬菜病害发生有利。夏季(6-8月)气温略偏高。6月降水,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偏多1~2成,对这些地区玉米大斑病、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有利;其余大部分地区偏少,尤其运城市偏少2~5成,对喜旱的蚜虫、螨类、棉铃虫等在中南部的发生有利。7-8月南部降雨偏多,有利于玉米螟、粘虫、甜菜夜蛾等喜湿性害虫以及玉米、果树、蔬菜等作物病害的发生。北部降雨偏少,有利于玉米红蜘蛛、蚜虫、土蝗、小菜蛾等喜旱性虫害的发生。
3、生态条件 因小麦播期降雨多影响了适期播种,导致播期长达50余天,且普遍推迟10天左右,但播前底墒好,目前小麦苗龄虽普遍偏小,但苗情明显好于上年,苗情比例为4:4:2;小麦主栽品种与常年相同,总体易感白粉病、纹枯病和锈病。近几年我省玉米年种植面积稳定,尤其先玉335品种以及与此有亲缘关系的品种大面积集中连片种植,生产上种资趋于单一化,遗传基础脆弱,存在着较高的病害流行风险,也易感红蜘蛛的发生。许多马铃薯种植区薯种较杂,脱毒种薯数量有限,抗性退化,对晚疫病、病毒病等发生有利。抗虫棉种植面积近年一直占棉花面积95%以上,使二、三代棉铃虫发生受到抑制;棉田用药量的减少,虫害抗药性的增强将使棉盲蝽、粉虱、蓟马等危害加重。秸秆还田免耕技术以及机械化联合收割机的大面积推广,大量秸秆残留地表对地下害虫、二点委叶蛾、玉米大斑病以及种传、土传病虫害发生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