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沸扬扬的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刚刚落下帷幕,尘埃尚未散尽,全国农资连锁经营发展研讨会就在北京召开了。 对于全国的农资连锁经营者们而言,这次大会仅仅是他们漫长的连锁经营马拉松中一次短暂的间隙,或许,也仅仅是他们在漫长的奔跑中补充水分的一个过程。然而,奔跑者们需要这样一个间隙,亦或是过程。毕竟,他们已太过劳累;毕竟,前途的路有很浓的雾、雾,浓到领航者都无法看清。 究竟去向何方?领跑者们无法预测;下一步迈出去后究竟会不会跌倒?奔跑者们也是无法预测。货源、资金、网络……这一切都像梦魇一样困惑着奔跑中的连锁经营商,一种不安的情绪在他们中间弥漫着。这种不安,在大多数人们认同的农资连锁领跑者“德农”出现意外之后,就愈发凸显。对“德农”的意外,多数人选择了闭紧嘴巴,警惕四望,同时加紧脚步,向前奔跑,且惟恐落后。 在这群奔跑者的农资连锁经营商中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如不抓紧时间发展自己的网络,当2006年国家向国际放开农资流通市场之际,国外的农资大鳄们将毫不犹豫地冲进中国市场,将那些尚在发展中的网络购归己有,到那时,中国的农资流通系统将是一个由外国人予取予求的时代。这件事,不但广大的农资连锁经营商们担心,国家更为担心。 这种担心由凭空的惶惑转向实质的动作则是由《全国连锁经营“十五”规划》、《关于推进农资连锁经营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商品流通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体改委、国家经贸委“关于促进连锁经营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实质性的政策文件来完成的。 “狼”要来了,必要的准备还是不可或缺的。
尴尬的“狼”
“狼”要来了,就在2006年。时间迫近,狼心中跃跃欲试,国内农资企业的心中,惶惶不安。 “狼”看到的是中国广阔未能良好开发但大有前景的农村市场,况且,“狼”的手中还有雄厚的资本以及丰富的货源;而国内农资企业看到的则是自身还未健全的农村市场流通体系,他们能够期待的只是市场能在“狼”来前尽量完善。 然而,当“狼”的目光真正转向正在发展、壮大中的农资流通体系时,心中的滋味可就大不相同了。 在此次“全国农资连锁经营战略发展研讨会”上,作为农资连锁经营商中杰出代表的苏农连锁董事长李学军即席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 李学军说:“粮食安全事关国家稳定、社会发展,而作为粮食的‘粮食’的农资流通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中之重,如何建立一个国家放心、农民满意的农资流通系统将是今后国民经济建设的一个重点、难点。而保持这个系统的国家可控性与纯洁性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化工安全与农村经济稳定的大局!” 李学军的话博得了与会官员的广泛认同,他们频频点头来表示对李学军的认可,但官员身后的农资经销商们却大都一脸茫然,这种茫然在地市级中小经销商们的脸上更为明显。在西南某省的一位农资经销商的脸上,这种茫然已经凸显为一种不可理喻的表情,他对记者说:“这些事是那些大人物想的,关我们啥子事情?再者说了,外国人来了,资源也不像现在那么紧张了,我们怕的是铁路哦,到时候有货运不进来,那可咋个办哦?” “难道你不怕外国人来了吞并了你们的网络吗?”记者反问。 “怕啥子吗?”他一脸坦然:“我们巴不得他们早些来人买了我们的破摊子!” “这怎么说呢?”记者疑惑。 “你不知道,上面坐着这些人总说外国人这可怕那可怕,我看不见得,他们还不是只长一颗头颅,我倒是盼啊,盼他来收购我们的网络,我也好卖个好价钱,大不了变成个打工仔,我倒要看看,这些洋人如何对付我们那里那些官老爷,我还真怕那些洋人求着我们再把网络买回去哩!”显然,美好的憧憬已使得这位经销商将两眼笑成一条缝。 “你能说直白些吗?”记者追问。 “你们高高在上,不晓得我们基层连锁经销商的苦恼,我们的网络延伸到农村的千家万户,网点也很分散,我有30多个网点,每年就要办30多个化肥经营许可证,30多个农药经营许可证(现在叫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这还不算,每年还要应付不定期、不定次的工商检查、税务抽查、质检监查、农业执法……哪一个衙门没打点好都没法正常营业,有时候辛苦一年,全陪这些土地爷吃吃喝喝了。早知这些,我开个饭馆好不好。”很显然,记者的问话触及了他的痛苦。 “这就是你盼望外商早一些进军中国市场的原因吗?”记者问道。 “哪个不是呢!有这些官老爷挡着,外商也不会那么痛快的发展,况且,痛苦也是可以分担的啊!”这位经销商又恢复了他略显狡黠的笑容。 “有本书怎么说的?‘知识没有国界’。我们商人也同样没有国界。毕竟,保证我们自己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这位经销商显然说了些肺腑之言…… 看着这位经销商,我不禁在想:不知他的这番言论让那些高踞讲台之上,信誓旦旦要纯洁市场环境、大力发展农资连锁的官员们作何感想?让那些对中国市场跃跃欲试且正在秣马砺兵的外商们又作何感想?……
充满问题的午餐
在连续几天的会议午餐期间,记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分别见到了几位省级农资公司的老总。于是,午餐的时间也就变成了会议的延续。 南方某省的一位老总道出了自己的困惑:“我们坐在台下,看着台上的专家、领导们侃侃而谈,我真想打断他们问一下,在现在的情况下,我们究竟是把有限的资金拿来向下游发展自己的网络,还是向上游延伸我们的货源?毕竟,今年的资源紧缺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 面对着他的问题,我不由得想起了北大周其仁教授讲的一个笑话,他说:“三年自然灾害给中国人的精神烙印太深了,以至于我们总把温饱挂在嘴边上,无论何时,见面总问一句‘您吃了吗?’以示关心。” 这是一个笑话,也是一个事实。在餐桌旁坐没一会儿,开门寒暄之后,一位经销商就会问另一位经销商:“你今年货源紧不紧张?” 在回答南方那位老总的问话时,我显然有些意外,作为一个业内精英,这个提问显然有些问道于盲了,我只得硬起头皮答道:“目前有限资金下是优先发展网络,还是优先发展资源是一个迷局,其实就像我们现在讨论先吃饭还是先工作一样,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事要一步一步的做,它们之间,无法分清先后。”这种颇似禅语的回答似乎使得他若有所悟,看到这些,我只有迅速吃饭之后溜之大吉了。 而另一天,另一位北方某省的一位老总忽地问了记者这样一个问题:《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连锁企业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中说,省内跨地区经营的连锁企业可以由总部向其所在地税务机关统一纳税。为什么我们那里不同意呢?这个问题他显然应当问问我身旁的领导,而显然领导在忙于吃饭。我无法回答,其实通知的规则写得很清楚,“只有在总部领导下统一经营、与总部微机联网、并由总部实行统一采购、配送、核算、规范化管理的,并不设银行结算账户、不编制财务报表和账簿的,才能由总部统一纳税。”很显然,现行的条件下,农资连锁企业无法达到这个标准。自然,这种优惠也就与农资连锁企业无关。 这些省级农资企业的老总们心里都有很多问题,那些小型企业的心中或许会有更多的问题吧! 福建浩伦的老总吴少宁有句话说得好:“解决问题的方法,永远比问题多。” 就拿这句话与众位农资人共勉吧! 愿农资连锁的明天更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