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首页 >> 科技频道 >> 种子行业标准 >> 正文
 

无公害绿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吉林省)

(发布日期:2005-4-12 10:25:38)
浏览人数:
B22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22/T999-2002



 




无公害绿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Rules for production techniques of pollution free green bean 
















2002-12-20发布       2002-12-31实施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22/T999-2002


前 言

本标准由吉林省农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明智 白洪玉 翟军 祝世惠 刘冬华 邱彦伟


















DB22/T999-2002


无公害绿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1.范围

本规程对无公害绿豆生产产地条件、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技术做了规定。

本规程适用于吉林省中、西部地区无公害绿豆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3.1无公害绿豆

无公害绿豆指产地环境空气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符合GB3095、GB15618的规定要求,按照特定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生产,技术环节最大限度地控制化肥、农药用量,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产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及含量控制在国家法律、法规及强制性标准规定限量之内的安全、优质绿豆。

4.产地条件

4.1 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无霜期100d以上,有效积温2200℃以上,年降雨量在400mm以上。

4.2 土壤条件

播前要选准地块,盐碱度过大地块不选,低洼易涝地块不选。土壤PH值在6.5—7.0为宜。PH>8不利根系生长。

5.栽培技术

5.1 种子与选茬

5.1.1 品种选择

按当地生态类型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选择熟期适宜,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大鹦哥绿935、522、白绿6号、白绿8号、公绿1号、公绿2号等品种。


DB22/T999-2002

5.1.2 选种要求

种子播前要精选。挑除病粒、杂粒、硬粒,以保证种子的纯度和净度。

种子发芽率不低于95%,纯度不低于97%,净度不低于98%,含水量不高于13%。

5.1.3 茬口的选择

绿豆忌连作。重茬、迎茬地块不选。应选择禾本科作物的茬口。

5.2 整地与施肥

5.2.1 整地:播前要精细整地,要做到翻、耙细碎、平整。

绿豆适宜垄作。垄距以不超60cm为宜,垄距过大,不能充分发挥单位面积效益。

5.2.2 施肥:绿豆生育期短,需肥集中,所以施肥应以底肥为主,一次性施入。并做到农肥与化肥结合,农肥每公顷10—15m3,化肥每公顷施过石300kg或磷酸二铵100—150kg。

绿豆对微肥敏感,施入微量元素肥料效果明显,一般每公顷可施微肥5—10kg做底肥。

5.3 播种

5.3.1 播种时间:以5月5日—6月5日。

5.3.2 播种方法:播前要灌水。播种量每公顷20kg左右,肥地少些,瘠地多些。播种深度一般4—5cm为宜。可以点播或条播,下籽要散落均匀,便于间苗。

5.3.3种植密度:绿豆喜欢单株生长,不论点播或条播都不能留簇苗、双苗。每公顷保苗18—20万株。

5.4 田间管理

5.4.1间、定苗:间、定苗要本着肥地宜稀,薄地宜密的原则进行间、定苗。第一片复叶出现时进行间苗。第2片复叶出现时进行定苗。间、定苗要去小留大,去弱留壮,去杂留纯。

5.4.2 铲趟:绿豆对田间管理要求很严,特别是生育期,管理应及时。做到三铲三趟,铲趟要浅—深—浅。铲前趟一犁效果更好。

5.4.3 灌水:绿豆苗期耐旱,进入花期需水剧增,此时天旱要及时灌水,水分不足会造成严重落花落荚。

5.4.4 根外追肥。用0.4%磷酸二氢钾与1%尿素混合,或用4%多菌灵悬浮液加1%尿素及3%过石混合液,喷洒叶面效果均较好。

5.5 病虫害防治

农药使用必须严格按GB/T8321规定使用。

5.5.1 病害:绿豆主要病害有:锈病、叶斑病、霜霉病等。防叶斑病,可用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5.5.2选用抗病品种或轮作。

5.5.3 虫害:虫害主要有蚜虫、粘虫和草地螟。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胺基甲酸酯、有机磷或菊酯农药,对水常规喷雾。防治蚜虫:5%乐果粉剂15—20kg /公顷,或50%乐果乳剂1500倍喷洒。防

DB22/T999-2002


治粘虫、草地螟: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或80%敌敌畏10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5000倍液喷洒。

6.收获

收获期的确定很重要。面积小,劳力充足,可以分批收获,选熟先收,后熟后收。面积大,劳力不足,要一次收获,在80%的荚已成熟即可全收。

收获后要及时脱粒,晾晒。收获季节,因雨季尚未过,要注意防止捂垛出芽。

----------------





























无公害绿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编制说明

一、目的和意义

由于农田化学物质的使用对农作物的品质影响很大,特别是化学农药和化肥在绿豆生产中施用种类,用量的不合理,即造成环境的污染,又影响了绿豆的品质。化肥、农药残留量超标,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危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对优质无公害的绿豆品质需求日益升高,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对粮、油作物出口及发展绿色食品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保障人类身体健康及适应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需要而发展无公害、优质绿豆生产是我省农业生产的当务之急。目前,我省无公害绿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尚属空白,为解决这一问题,现制制定吉林省无公害绿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对提高绿豆品质,降低农药、化肥残留量,保障人类身体健康,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制定过程及各项指标确定的主要依据

1.制定过程:在查阅有关绿豆生产技术各方面的文献基础上,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试验、示范工作,起草了无公害绿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2.主要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数值修约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肥料合理使用准则》,本标准的各项指标即参照了国内现有标准,又结合我省多年来各项农技推广部门总结推广应用的绿豆综合高产栽培技术及绿豆病虫综合治理技术和省站几年来对绿豆生产新技术研究成果。

三、有关技术准则的说明

本准则规定了我省无公害绿豆生产的产地标准、栽培技术要求及国家对农药、化肥的使用准则规定,结合我省近几年绿豆病虫害防治经验,提出了吉林省绿豆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使用标准,有助于我省无公害绿豆生产技术的规范化操作与管理,指导绿豆生产的无公害栽培,减少和杜绝化肥、农药中有毒物质在绿豆中的残留,确保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四、经济与社会效益

按此技术操作规程实施,每公顷可产绿豆1250kg以上,提高商品绿豆质量,产品无污染,营养价值高,有益于人们身体健康,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增强了出口创汇竞争力,同时也减少化肥、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使农田得到保护耕作。绿豆生产实现可持续性发展,造福于全社会。

相关信息

版权声明

1.本栏目为纯公益性栏目,无任何商业目的。因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若单位或个人不同意刊载您的信息请速与本站联系, 我们将尽快按您的要求修改或删除。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农资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为资料提供者和原作者所有。

3.本站不保证为向用户提供便利而设置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371-63563137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栏目导航 | 在线投稿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B2B
2004-2009©版权所有:农资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农资网保留一切权利
客户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术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