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首页 >> 科技频道 >> 农膜技术 >> 正文
 

残膜回收要多管齐下

(发布日期:2013-5-24 12:03:01)
浏览人数:
    地膜种植近年已成农业增产手段。随着全膜技术推广,地膜种植面积急剧扩大,旱地地膜残留率一般在10%~15%。4月下旬至5月上旬,笔者在农村调查时看见农民回收地膜多靠手检,效率低下。农用地膜一般是石油加工产品,越薄强度越低,容易老化,更易残留在土壤中。废旧塑料膜不易腐烂分解,给南方大部分水田或旱地耕作带来不便,造成农业减产以及土地污染,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笔者长年在农技推广一线工作,经过多年观察认为,加快残膜回收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环节齐抓共管。

    完善政策,加大力度做好残膜回收利用,抓紧时间回收废旧地膜,防治土壤污染。

    提高现行地膜国家标准,严格禁止厚度小于0.008毫米的超薄地膜进入农资市场。

    改进地膜使用方法,提高地膜的重复使用率,降低地膜残留。向种植农户介绍土壤里的废旧地膜不收捡干净是影响当年农业增产的一大隐患,导致水稻、棉花、玉米、花生,红薯、高粱等农作物早衰、倒伏,抗旱、耐涝等功能下降,不但污染土壤和环境,还将影响牲畜正常生长。

    采取多种形式,向种植农民加大土壤保护宣传,让他们加深对废旧地膜污染危害的认识,想方设法自觉清除土壤中的残膜。

    农业、环保、供销、农资等涉农部门在送科技下乡的同时,加大宣传科学采用地膜覆盖早稻、棉花、蔬菜、瓜果抗寒保温的方法。

    供销、生资等有关部门包括废旧收购店从现在起要抓紧废旧地膜的回收,调动农民在田头地角清除残留地膜的积极性,推动废旧地膜收购商对残膜的收购,变废为宝。

    农膜生产厂家要为国家节约塑料地膜生产原料和资金,各级政府要加大农民科学种田、保护环境的补贴,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

    及早研发无害可降解农用地膜,以替代不可降解地膜,有关部门要尽快制定有关土壤中农用地膜残留的检测标准。

    改进和推广地膜回收机械,研发出高效、先进的残膜回收机械,提高地膜回收效率。建立补偿机制,扶持地膜回收、加工再利用企业开发无害可降解的新型替代产品。
作者:  周仕镊
农民日报

相关信息

版权声明

1.本栏目为纯公益性栏目,无任何商业目的。因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若单位或个人不同意刊载您的信息请速与本站联系, 我们将尽快按您的要求修改或删除。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农资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为资料提供者和原作者所有。

3.本站不保证为向用户提供便利而设置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371-63563137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栏目导航 | 在线投稿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B2B
2004-2009©版权所有:农资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农资网保留一切权利
客户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术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