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首页 >> 科技频道 >> 植保技术 >> 正文
 

黄瓜白粉病

(发布日期:2004-10-25 9:30:40)
浏览人数:
黄瓜白粉病
白粉病是瓜类作物上的一种常见病害,在我国南北方的露地栽培、大棚栽培和温室栽培的黄瓜、南瓜、西葫芦、甜瓜等瓜类作物上都有发生。黄瓜是主要受害者,所以,重点阐述黄瓜白粉病。 
(一)病原及侵染 
    白粉病是由二孢白粉菌或单丝壳菌侵染所致,在真菌分类上属于子囊菌亚门的白粉菌属和单丝壳属,其中,主要是单丝壳属。白粉菌有二个很主要的特点,其一它是专性寄生菌,即它只能在活的寄主体内吸取营养,寄主衰老了,它就发育成闭囊壳,不"吃"不"动"了。另一个主要特点是外寄生,即它的菌丝不侵人寄主体内生长发育,而是只形成吸器、吸取寄主营养,生长、发育、繁殖都在寄主组织表面。由于以上的特点,它和其他病菌的侵染症状完全不同,不是先产生病斑再见到病原,而是先见到病原菌,最后才在寄主组织上产生痕迹。它的形态也与其他菌不同,在寄主表面先产生分生孢子梗,在梗上产生出成串的分生孢子,像人们常见的糖葫芦(山楂串)一样,这许多的分生孢子成熟后,分散飘浮到各处,就成为它的侵染传播体,落到寄主组织表面。萌发产生菌丝,然后产生吸器伸入寄主组织吸取营养,菌丝即在寄主组织表面生长发育,再产生出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寄生生长后期,气候变冷了,温度变小了,分生孢子就产生闭囊壳,脱落遗留在田间越冬。第二年春末夏初、气温上升到20℃以上时,它便从闭囊壳中释放出于囊孢子,靠气流进行传播,落到寄主表面。又开始了一年的寄主生活。白粉菌主要侵染黄瓜的叶片,它在寄主叶片上,完成大半个生长发育阶段后,吸收了很多叶片的营养,同时寄主叶片也到了发育后期,因此提早枯黄。在侵染循环过程中,塑料大棚和温室则成为白粉菌的良好"中转站"和"宿营地"。 
    影响白粉病发病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湿度。孢子萌发的温度条件是10-30℃以20-25℃最适宜。作为湿度条件,白粉菌比较特殊,它不像其他真菌那样需要较大的相对湿度。与其相反。较大的湿度(例如有水滴存在时)反而使孢子吸水膨胀而破裂。丧失生命力,它的适宜相对湿度是35-45%。所以,白粉菌对温、湿度的要求是,不冷不热、不干不湿。另外,白粉菌的生长发育,需要荫蔽的散射光或弱光和幼嫩、徒长的寄主。 
(二)微公害、无公害防治技术 
    1.选用抗病品种 在白粉病防治中,选用抗病品种是和抗霜霉病品种一致的。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抗霜霉病的品种也抗白粉病,其主要目标是选择叶片厚实,表皮细胞壁较厚的品种。 
    2.创造抗病条件 包括适当加宽行距、增加通风透光条件,增施磷、钾肥料,控制植株徒长等。 
    3.环境熏蒸 白粉菌孢子飘散并沾附在病株周围的空间,在秋冬大棚及温室中很易发病,白粉菌对"硫"特别敏感,所以,可按每1000平方尺(近一分半地)用硫磺粉0.3-5公斤加锯末或其他助燃剂点燃熏蒸,密闭熏闷一昼夜,可杀死白粉菌,隔3天再熏闷一次,然后播种或定植。有黄瓜生长期间,硫磺粉可减量一半,时间减为一夜即可,隔5-7天再熏闪一次。效果良好。 
    4.药剂防治 当田间发生中心病株时,要及时喷药防治,可选用5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每隔5-7天喷一次,据天津农科院试验,30%敌菌酮1000倍液防效良好,800倍液有治疗效果。农药的交替使用,可避免白粉菌的抗药性,在喷药时,不要忽略对地面的喷布。日本的经验,喷4000倍液的拜雷顿效果很好,喷4000倍液的拜雷顿+1000倍液的百菌清效果良好,还可兼治同期发生的其他真菌病害。 

相关信息

版权声明

1.本栏目为纯公益性栏目,无任何商业目的。因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若单位或个人不同意刊载您的信息请速与本站联系, 我们将尽快按您的要求修改或删除。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农资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为资料提供者和原作者所有。

3.本站不保证为向用户提供便利而设置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371-63563137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栏目导航 | 在线投稿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B2B
2004-2009©版权所有:农资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农资网保留一切权利
客户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术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