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首页 >> 科技频道 >> 植保技术 >> 正文
 

晚播小麦管理技术

(发布日期:2004-10-23 17:41:28)
浏览人数:
晚播小麦管理技术
综合各地经验,晚播小麦的管理应做到以下几点: 
两用两争即利用初冬、初春土壤的两个浆融交替期,争取两个潜伏蘖的萌发。由于晚播小麦冬前积温较少,基本不产生分蘖(或分蘖较少),因此充分利用初冬、初春土壤的两个浆融交替期,通过采取搂、划等措施,可争取两个潜伏蘖的萌发,使之在返青期间能及早形成分蘖,增加田间总茎数,保证成穗数。 
四水一猛即浇好底墒水、返青水、拔节水及孕穗扬花水,在返青期猛施氮肥。1.保证底墒水充足。由于秋季气温较低,土壤水分丧失少,底墒充足,冬前可不灌冻水,以免降低地温,不利于小麦冬前生长。如确需冬灌,灌期应适当推迟。2.为避免降低地温,影响小麦分蘖及生长,返青水应推迟到新蘖露出地面、新根长至2厘米左右时再浇(如底墒不足,冬春雨雪少,分蘖节处于干土层,可适当早浇)。另外,要结合返青水猛施氮肥,每亩施标准氮肥17~20千克,以促进小麦分蘖的生长,增大群体密度。3.浇返青水后,还要适时浇拔节水。高产田结合拔节水再施标准氮肥10千克/亩,为后期小麦的粒多、粒重打下基础。4.返青水和拔节水浇后,要采取中耕和喷施矮壮素等措施进行蹲苗,防止小麦因群体过大、个体生长不良而引起后期倒伏。以后根据土壤墒情及苗情,浇好孕穗扬花水,确保小麦授粉、灌浆顺利进行。 
三防一保即防干热风、防病虫害、防早衰,确保粒重。晚播麦成熟较晚,且后期肥效较猛,容易造成贪青,受干热风危害而影响粒重,因此,在生育后一定要保持适宜的田间湿度或喷施绿风95类生长调节剂,以降低干热风的危害强度。在小麦灌浆期间,温度及湿度均较高,有利于白粉病及蚜虫害的发生,因此需要勤于观察,及时防治。再者,由于晚播小麦的麦根素分布浅,其功能衰退较早,为保证小麦后期的光合能力及光合强度,在乳熟期间应适当喷施磷酸二氢钾或尿素溶液,防其早衰,确保粒重

相关信息

版权声明

1.本栏目为纯公益性栏目,无任何商业目的。因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若单位或个人不同意刊载您的信息请速与本站联系, 我们将尽快按您的要求修改或删除。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农资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为资料提供者和原作者所有。

3.本站不保证为向用户提供便利而设置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371-63563137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栏目导航 | 在线投稿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B2B
2004-2009©版权所有:农资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农资网保留一切权利
客户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术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