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首页 >> 科技频道 >> 植保技术 >> 正文
 

哪些作物病害当早防

(发布日期:2004-10-23 17:36:34)
浏览人数:
哪些作物病害当早防 
1、玉米病毒病:主要包括粗缩病和花叶条纹病。两种病害均能从幼苗到抽穗侵染玉米植株,且发病越早危害越重。近几年,此类病害日趋严重,若防治不利,常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甚至绝收。防治措施如下:
   1.1 选择抗病品种,以减少感病品种的种植面积
   1.2 药剂拌种:可用20%呋喃丹种衣剂按药种1:40-50的比例包衣种子,或选用60%3911、50%甲胺磷等内吸性有机磷药剂100克,加水6-8公斤拌种50公斤,能有效地控制苗期传毒害虫。
   1.3 铲除传毒场所:及时清除渠边、路边地头杂草,减少传毒蚜虫、灰飞虱活动场所。
   1.4 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勤中耕除草,适时追肥浇水,追施钾肥,提高玉米植株的抗病能力。
   1.5 药剂防治:主要有效药剂有病毒a、植病灵、菌毒清等
   ,于发病初期喷施2%病毒a可湿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1000倍液。或5%菌毒清500倍液进行防治,同时在玉米拔节前,应结合除治蚜虫,以减少菌源,防止病毒病的发生。可选用50%甲胺磷或40%氧化乐果1000倍液喷雾防治。隔5-7天防治一次、连续防治2-3天,效果理想。
   2、大豆霜霉病:近年,大豆播种面积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大豆霜霉也日趋严重,导致叶片早落或凋萎、种子霉烂,减产30%-50%。该病主要危害幼苗或成株叶片、荚及豆粒。带病种子长出的幼苗能系统发病;子叶未见症状,从第一对真叶基部出现褪绿斑块,沿主脉、侧脉扩展,造成全叶褪姆。以后全株的叶均显症。花期前后雨多或湿度大,病斑背面生有灰色霉层,病叶轻黄变褐而干枯,叶片染病背面也生有霉层,受害豆粒发白无光泽,表面附一层黄白色粉末状霉层。该病菌发病适温20-22℃,最高温30℃,7-8月多雨高湿发病重。防治方法如下:
   2.1 清洁田园减少病原。
   2.2 选用无病种子。
   2.3 种子药剂处理。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3%的90%乙磷铝或35%甲霜灵(瑞毒霉)粉剂拌种。
   2.4 加强田间管理:锄地时注意铲除系统侵染的病苗,减少田间侵染源。
   2.5 发病初期可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8%甲霜灵猛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克露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如对上述药剂有抗性的,可用60%安克猛锌可湿性粉剂900-1000倍液。
   3、芝麻角斑病:芝麻细菌性角斑病又叫芝麻斑点细菌病,主要危害叶片,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幼苗刚出土即可染病,近地面处的叶柄基部变黑枯死。成株叶片染病,病斑多角形,大小2-4毫米黑褐色,前期有黄色晕圈,后期不明显。湿度大时,叶背溢有菌脓,干燥时叶斑脱落或穿孔,造成早期落叶而大幅度减产。病菌生长适温30℃,最高35℃,最低0℃,41℃不能生长,致死温度为49℃。防治方法是:发病初期及早喷施1:1:100倍波尔多液或30%绿得宝悬浮剂3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

相关信息

版权声明

1.本栏目为纯公益性栏目,无任何商业目的。因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若单位或个人不同意刊载您的信息请速与本站联系, 我们将尽快按您的要求修改或删除。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农资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为资料提供者和原作者所有。

3.本站不保证为向用户提供便利而设置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371-63563137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栏目导航 | 在线投稿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B2B
2004-2009©版权所有:农资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农资网保留一切权利
客户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术支持:0371-63563137